從某種角度來看,由於人們已做的工作畢竟有限,因此不應對這幾次月球探險抱有過多的指望。 我們已做到的,充其量只是在相當於南北美洲總面積那樣大的月球上,從相距很遠的六個地點挖得了一些月面物質而已。 宇航員每次來至月面上,都會有一些驚人的發現,但是,這離解答月球之謎可以說還相隔十萬八千里呢!
何況,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也只不過剛剛著手工作。 對月球上岩石的研究需要進行好幾年。 這一課題可能會有很大的用處,因為在這些岩石中,有一些是在太陽系開始存在的最初幾億年裡生成的,它們已有四十億歲上下了。 在地球上,迄今仍沒有找到這種早期生成、並且無變化地保留了下來的物質。
由於人們對月面物質化學成分進行研究的結果,有一點已經很清楚了,這就是:月球上各種元素的分佈與地球上有顯著的不同。 同地球相比,月面岩石中那些傾向於形成低熔點化合物的元素——如氫、碳、鈉、鉛等等——的含量很少;而生成高熔點化合物的元素——如鋯、鈦和各種稀土金屬——在月殼中的含量則比地球多。
用推理的方法對這一現象進行解釋時,我們可以假設月球表面曾有過很高的溫度,而且這一高溫時期相當長,以致低熔點化合物大部分蒸發散逸掉了,高熔點成分則原封不動地留了下來。 由於在月球上發現大量的玻璃狀物質——這似乎表明月面大部分曾熔化過,後來又重新凝固起來——這種推論就得到了進一步的支持。
但是,這些熱量是從哪裡來的呢? 可能來自早期大隕石對月球的撞擊,也可能來自火山的大噴發。 如果熱源是這兩者,熔凝效應會是區域性的。 但是,到目前為止,人們得到的證據表明這一現象在月球上是普遍存在的。
也許,這一效應的產生是由於太陽曾有過一段很長的高熱時期。 如果真是這樣,地球過去也會處於同樣的高溫之中。 儘管地球與月球不同,有大氣層和海洋保護著它,但也應該能在地球上找到這一高熱時期的證據。 目前尚未發現這種證據,不過,這可能是由於地球上沒有一塊岩石能從太陽系歷史的最初幾億年就一直無變化地保存下來的緣故。
第三種可能性是月球曾一度比現在離太陽近得多。 起先,它可能是具有狹長橢圓軌道的行星,軌道的一端離太陽就像水星離太陽那樣近。 這時,月球表面就會受到太陽的強烈焙灼。
在軌道的另一端,它可能離地球的軌道比較近。 在過去的某個時候,也許就在十億年前,這種狀況使得它被地球俘獲過來,因而把它從行星變成了衛星。
不管是什麼原因,月球的這種被烘烤過的表面有一點使人們很失望:它增大了在月球表層幾公里深度內不會有水分存在的可能性,這意味著在月球上建立移民點要比有水源時困難得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