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中的化學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英國化學家戴維,1778年出生於彭贊斯。 因他父親過早去世。 母親無法養活五個孩子,於是賣掉田產,開起女帽製作店來。 但他們的日子還是越過越苦。 戴維從小就勇於探索,他的興趣很廣泛。 他在學校最喜歡的是化學,常常自己做實驗。 
17歲的時候,戴維到博萊斯先生的藥房當了學徒。 既學醫學,也學化學,除讀書外,他還做些較難的化學實驗,為此,人們送他一個“小化學家”的稱號。 
一天,一個叫貝多斯的物理學家,登門拜訪了這位“小化學家”,並邀請他到條件很好的氣體研究所去工作。 
戴維欣然受聘,來到貝多斯的研究所。 該所想通過研究各種氣體對人體的作用,弄清哪些氣體對人有益,哪些氣體對人有害。 
戴維接受的第一項任務是配製氧化亞氮氣體。 戴維不負重望,很炔就制出這種氣體。 當時,有人說這種氣體對人有害,而有的人又說無害,各持己見,莫衷一是。 制得的大量氣體,只好裝在玻璃瓶中留著備用。 
1799年4月的一天,貝多斯來到戴維的實驗室,見已製出許多氧化亞氮,高興地說:“啊,不錯,您的工作令人十分滿意……”貝多斯誇獎戴維的話還未說完,他一轉身,不小心手把一個玻璃瓶子碰到地下打碎了。 
戴維慌忙過來一看,打碎的正是裝氧化亞氮的瓶子,忙問:“手不要緊吧?” 
“沒事。真對不起,我把您的勞動成果浪費了。”貝多斯邊說邊揀碎玻璃。 
“沒啥,我正要作試驗呢,想看看這種氣體對人究竟會有什麼影響,這樣一來還省得我開瓶塞……”戴維的話還未說完,被貝多斯反常的表情弄得驚慌失措。 
“哈哈哈……”一向沉著、孤僻、嚴肅得幾乎整天板著面孔的貝多斯,今天突然大笑起來,“戴維,哈哈哈……我的手一點兒都不疼,哈哈哈…… ”“哈哈哈……”剛才還處於驚慌的戴維也驟然大笑,“真的不疼?哈哈哈……” 
兩位科學家的笑聲,驚動了隔壁實驗室的人。 他們跑來一看,都以為他倆得了神經病。 等一陣狂笑之後,兩人方逐漸清醒。 貝多斯被玻璃劃破的手指感到疼痛,原來氧化亞氮不僅使他倆狂笑,而且使貝多斯麻醉不知手痛。 
事隔不久,戴維患了牙病,便請來牙科醫生德恩梯斯·舍派特。 醫生決定把他的壞牙拔掉。 當時根本沒有什麼麻醉藥,醫生硬把牙齒給拉了下來,疼得戴維渾身冒汗。 這時,他猛然想起前不久發生的事——貝多斯手劃破了,可聞了那氧化亞氮後卻一點也沒感覺疼。 於是,他趕忙拿過裝有氧化亞氮的瓶子連吸幾口,結果,他又哈哈大笑起來,同時也感覺不到牙痛了。 
經過進一步研究,戴維證實氧化亞氮不僅能使人狂笑,而且還有一定的麻醉作用。 戴維就為這種氣取了個形象的名字笑氣。 
戴維將關於笑氣的研究成果寫進《化學和哲學研究》一書,立即轟動了整個歐洲。 外科醫生們紛紛用笑氣做麻醉藥,使本來滿是刺耳的喊叫聲的手術室,瀰漫著一片笑聲。 病人的痛苦也輕多了。 
戴維發現笑氣的時候,年僅21歲。 從此,他成了聞名歐洲的青年科學家。 
後來,戴維繼續從事科學研究,首先制取了金屬鉀、鈉、鈣、鎂、鋇和非金屬硼,還發明了礦工用的安全燈。 為人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遺憾的是,他由一個窮苦的孩子,一躍而成為著名的科學家進入上流社會之後,由於他被榮譽和地位所陶醉,變得飄飄然起來,他甚至嫉妒自己的學生,害怕後生超過自己,這一變化是導致他後半生除發明安全燈外,幾乎一事無成的根本原因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廚房裡有各種各樣的鍋:煮飯鍋、炒菜鍋、蒸鍋、高壓鍋、奶鍋、平鍋……,不過,從製造的原料來看,一般只有鐵鍋和鋁鍋這兩種。
過去,人們還使用過銅鍋。 人類發現和使用銅比鐵早得多,首先用銅來做鍋,那是很自然的。 在出現了鐵鍋以後,有的人還是喜歡用銅鍋。 銅有光澤,看起來很美觀。 在金屬裡,銅的傳熱能力僅次於銀,排在第二位,這一點勝過了鐵。 用銅做炊具,最大的缺點是它容易產生有毒的銹,這就是人們說的銅綠。 另外,使用銅鍋,會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C 。

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們發現用銅來做鍋實在是委屈了它。 銅的產量不多,價格昂貴,用來做電線,造電機,以至製造槍砲子彈,更能發揮它的特點。 於是,鐵鍋取代了銅鍋。

在農村,爐灶上安的大鍋是生鐵鑄成的。 生鐵又硬又脆,輕輕敲不會癟,使勁敲就要碎了。 熟鐵可以做炒菜鍋和鐵勺。 熟鐵軟而有韌性,磕碰不碎。 生鐵和熟鐵的區別,主要是含碳量不同。 生鐵含碳量超過1.7%,熟鐵含碳量在0.2%以下。 鐵鍋的價格便宜。 三十多年前,在廚房裡的鍋,幾乎全是鐵鍋。 鐵鍋也有它的缺點,比較笨重,還容易生鏽。 鐵生鏽,好像長了癲瘡疤,一片一片地脫落下來。 鐵的傳熱本領也不太強,不但比不上銅,也比不上鋁。

現在廚房裡的用具很多都是鋁或鋁合金的製品,鍋、壺、鏟、勺,幾乎全是鋁質的。 但是,在一個世紀以前,鋁的價格比黃金還高,被稱為“銀白色的金子”。

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珍藏著一套鋁做的餐具,逢到盛大的國宴才拿出來炫耀一番。 發現元素週期律的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曾經接受過英國皇家學會的崇高獎賞—— —只鋁杯。 這些故事現在聽起來,不免引人發笑。 今天,鋁是很便宜的金屬。 和鐵相比,鋁的傳熱本領強,又輕盈又美觀。 因此,鋁是理想的製做炊具的材料。

有人以為鋁不生鏽。 其實,鋁是活潑的金屬,它很容易和空氣裡的氧化合,生成一層透明的、薄薄的鋁銹——三氧化二鋁。 不過,這層鋁銹和疏鬆的鐵鏽不同,十分緻密,好像皮膚一樣保護內部不再被鏽蝕。 可是,這層鋁銹薄膜既怕酸,又怕鹼。 所以,在鋁鍋裡存放菜餚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要用來盛放醋、酸梅湯、鹼水和鹽水等。 表面粗糙的鋁製品,大多是生鋁。 生鋁是不純淨的鋁,它和生鐵一樣,使勁一敲就碎。 常見的鋁製品又輕又薄,這是熟鋁。 鋁合金是在純鋁裡摻進少量的鎂、錳、銅等金屬冶煉而成的,抗腐蝕本領和硬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用鋁合金製造的高壓鍋、水壺,已經廣泛在市場上出賣。 近年來,商店裡又出現了電化鋁製品。 這是鋁經過電極氧化,加厚了表面的鋁銹層,同時形成疏鬆多孔的附著層,可以牢牢地吸附住染料。 因此,這種鋁製的飯盒、飯鍋、水壺等,表面可以染上鮮豔的色彩,使鋁製品更加美觀,惹人喜愛。

鋁鍋也有它的壞處,吃多了鋁,容易得老年癡呆。 所以大家最好用不銹鋼的鍋。

有一句老話,隔夜酒會死人。 在農村里還很流行用鉛壺裝酒。 大家千萬要注意,如果吃了以後先會肚子疼,去醫院醫生很可能看不出你的病因。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鉛中毒”。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找一張鋁箔或用一張香煙盒裡包裝用的鋁箔,把它折成鴨子狀(注意有鋁的一面向外)。 

用毛筆蘸硝酸汞溶液,在鋁鴨子周身塗刷一遍,或將鋁鴨子浸在硝酸汞溶液中洗個澡,再用藥水棉花或乾淨的布條把鴨子身上多餘的藥液吸掉。 幾分鐘後,你會驚奇地看到鴨子身上竟長出了白茸茸的毛! 更奇怪的是,用棉花把鴨子身上的毛擦掉之後,它又會重新長出新毛來。 

鋁鴨子為什麼會長毛呢? 長出的毛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原來,鋁是一種較活潑的金屬,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變成氧化鋁。 通常的鋁製品之所以能免遭氧化,是由於鋁製品表面有一層緻密的氧化鋁外衣保護著。 在鋁箔的表面塗上硝酸汞溶液以後,硝酸汞穿過保護層,與鋁發生置換反應,生成了液態金屬——汞。 汞能與鋁結合成合金,俗稱“鋁汞齊”在鋁汞齊表面的鋁沒有氧化鋁保護膜的保護,很快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變成了白色固體氧化鋁。 當鋁汞齊表面的鋁因氧化而減少時,鋁箔上的鋁會不斷溶解進入鋁汞齊,並繼續在表面被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鋁。 最後使鋁箔捏成的鴨子長滿白毛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性炭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戰線的德法兩軍正處在相持狀態。 德軍為了打破僵局,在4月22日,突然向英法聯軍使用了可怕的新武器——化學毒氣氯氣18萬公斤。 英法士兵當場死了五千,受傷的有一萬五千。 

有“矛”必然就會發明“盾”,有化學毒氣必然就會發明防毒武器。 在兩個星期後,軍事科學家就發明了防護氯氣毒害的武器,他們給前線每個士兵發了一種特殊的口罩,這種口罩裡有用硫代硫酸鈉和碳酸鈉溶液浸過的棉花。 這兩種藥品都有除氯的功能,能起到防護的作用。 

可是,令人為難的是敵方並不老是使用氯氣,如改用第二種毒氣,這種口罩就無能為力了。 事實也是如此,在使用氯氣後還不到一年,雙方已經用過幾十種不同的化學毒氣。 

所以,必須找到一種能使任何毒氣都會失去毒性的物質才好。 

這種百靈的解毒劑在1915年末就被科學家找到了。 它就是活性炭。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 Jewels “Jewel watch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你注意觀察過機械手錶嗎? 在它的盤面上,可以看到“17鑽”或者“19鑽”等字樣。 這是表示,手錶裡有17粒或19粒鑽石。 鑽石,原來是指金剛石,也就是金剛鑽。 後來,人們把其他一些堅硬的寶石也叫做鑽石。 國外生產的手錶盤上標著“17 Jewelsl “Jewel”就是寶石的意思。
手錶的鑽數越大,質量越好。 一般的鬧鐘沒有鑽數,標明“5鑽”、“7鑽”的鐘就是上好的品種了。 鐘錶里為什麼要用寶石呢? 拆開鐘錶,你會看到它的“五臟六腑”是許多小齒輪。 齒輪不停地轉動,帶動秒針、分針和時針準確地向前移動。 支架齒輪的軸承必須經受住無數次的磨擦而很少損耗變形,才能保證鐘錶報時的準確。

這堅硬、耐磨的軸承是由人造紅寶石做成的。 鐘錶裡有多少個這樣的寶石軸承,就標明是多少鑽。

自然界的寶石十分珍貴。 它們都是在特殊的地質、壓力和溫度條件下生成的晶體。 它們非常稀罕,又晶瑩瑰麗,堅硬非凡。 寶石之王——金剛石,採掘起來非常困難。 在礦區,往往要劈開兩噸半岩石,才可能獲得1克拉金剛石。 1979年全世界挖到的金剛石僅一千多萬克拉,一輛卡車即可載走。 名貴的金剛鑽價值連城,成為稀罕的珍寶。 金剛鑽用在工業上,是無堅不摧的“切割手”。

“沒有金剛鑽,莫攬瓷器活”,玻璃刀上有一小粒金剛石,切割玻璃全靠它。 金剛石車刀削鐵如泥,金剛石鑽頭鑽探速度高,進尺深。 閃爍著星光的紅寶石和藍寶石,也叫剛玉寶石。 而做手錶需要的鑽石卻越來越多,於是,人們在想:能不能搞人造寶石呢? 要製造寶石,先得知道寶石的化學成分,紅、藍寶石的化學成分是極普通的三氧化二鋁。 我們腳下的泥土裡就含有不少三氧化二鋁。 不過,紅寶石、藍寶石是純淨的三氧化二鋁,微量的鉻或欽使它顯出漂亮的鮮紅色或者蔚藍色。 於是,人們從鋁礬土中提煉出純淨的三氧化二鋁白色粉未,再將它放在高溫單晶爐裡熔融、結晶,同時摻進微量的鉻鹽或者氧化欽,這樣就得到了人造紅寶石和藍寶石。 人造紅寶石除了作手錶裡的“鑽”,精密天平的刀口和電唱機裡的唱針外,還是激光發生器的重要材料,它可以產生深紅色的激光。 激光的用處可大啦,激光手術刀、光雷達、光纖通信、激光鑽孔……都離不開它。 最古老的裝飾品、稀世的珍寶竟成為工業產品、現代科技的重要角色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魔鬼谷 中國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東起青海省的布倫谷,西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南部的崑崙山支脈,有一條長約一百公里,寬約三十公里的大谷地,歷來被人們稱為“魔鬼谷”。 這個谷地一遇天氣驟變,便會成為陰暗恐怖的“地獄”:平地生風,電閃雷鳴,尤其是滾滾炸雷,震得山搖地動,成片的樹木被燒得身焦枝殘。 偶爾有誤入其中者,往往因遭雷擊而絕少生還。 幾百年來,這裡被附近以游牧為生的牧民視為禁地。 

據最新勘察證實,這一谷地地層中,除有大面積三疊紀火山噴發的強磁性玄武岩體外,還伴有百多個鐵礦脈及石英閃光岩體。 經伽瑪法測試,這裡的磁場相當強。 地下岩體和鐵礦帶所產生的強大磁場的電磁效應,引來了雷電雲層中的電荷,因而產生了空氣放電,形成了炸雷。 雷電一旦遇上地面突出物體,就會產生尖端放電現象,因而牧場上的人和畜群就成了雷電轟擊的目標。 而這一谷地的牧草之所以生長茂盛,正是由於雷電所產生的高溫使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生成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繼續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遇水形成硝酸,隨雨水落下後,與土壤中的岩石作用形成能溶於水、易於植物吸收利用的硝酸鹽。 牧草由於吸收了生長所需要的氮元素而變得枝葉茂盛。 

持髮型比較持久,那是首先用化學藥劑“切”斷毛纖維上的“小彈簧”,捲曲成一定形狀後又換用一種化學藥劑,使這些小彈簧就近重新聯結起來。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鳥有羽毛,獸有皮毛。 人不是鳥獸,原始人赤身裸體,怎麼能抵擋冬天的風寒,夏日的暴晒?

人是有頭腦的,開始尋找天然的衣裳。 最先找到的是樹葉,整張的獸皮,等到學會了紡紗織布,這才出現了麻布。 後來又知道種桑養蠶,用蠶絲去織造綢緞。 我們今天常穿的棉布,出現的年代反而比麻布和綢緞晚得多。 難怪古人的詩文中,常常說到桑麻,而很少提到棉花。

棉、麻、絲、毛,這些天然的纖維物質都是來自動植物的有機化合物,它們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碳是它們的骨幹材料。 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的原子結合成一個個小單元,這些小單元又聯結成串,好像鐵環一個套一個連接成長長的鏈條。 鏈節的數目往往多達好幾百,而分子量高達好幾萬,因此,被稱為高分子化合物。 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很多。 比如前面講到的澱粉、蛋白質,後面要說到的日用品裡的橡膠、塑料,也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纖維的導電、傳熱能力很差,加上纖維分子捲曲纏繞、左鉤右連,形成許多縫隙洞穴,包藏不少流動困難的空氣,使熱量不容易穿過纖維層,這就是衣服能幫助我們保暖防曬的原因。

外貌相似的纖維,用化學眼光看,它們的構造卻有很大的差別,棉、麻燃燒起來象柴草,沒有什麼臭;毛放在火焰裡,迅速地捲曲起來,“吱吱”作響,發出一般刺鼻的臭氣。 這就把它們區別開來:棉、是植物纖維,和木材裡的木質纖維素相似,它的基本鏈節是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葡萄糖,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汽,所以沒有氣味。 絲、毛是動物纖維,和指甲、肌肉的蛋白質差不多,是由氨基酸組成的,除了碳、氫、氧,還含有硫和氮,那刺鼻的臭氣就是硫燃燒以後生成的二氧化硫造成的。

我們不要忘了鹽酸這把“化學刀”。 木質纖維素和鹽酸一塊兒煮,一個個葡萄糖鏈節被鹽酸“切”斷,變成葡萄糖。 鋸未、刨花經過鹽酸處理,可以生產出葡萄糖。 有些葡苟糖就是用這種化學方法生產的。 棉麻織品容易被酸腐蝕,就是由於酸能破壞植物纖維。 棉、麻不太怕鹼。 弱鹼和植物纖維作用,會生成一層絲光物質,大大增強纖維的著色能力,並且能使織物光滑、柔軟又耐摺皺。 絲光毛巾、絲光床單的生產過程中有鹼處理這一步。 但是,強鹼不行。 苛性鈉能損壞棉、麻織品。 絲、毛對酸的耐受力比較強。 在化工廠裡,為接觸腐蝕性酸溶液或蒸汽的工人做工作服,往往選用毛呢料子,這不是擺闊氣,而是工作的需要。 毛料挺括,彈性好,不容易起皺。 這是由於組成毛纖維這條長鏈條的有些氨基酸鏈節有兩個硫原子搭起的“橋”,這些橋好像小彈簧一樣。 你按捺它一下,它很快彈回來,恢復原狀。 熨燙衣服時,纖維受熱變形,毛纖維高分子上的“小彈簧”拉伸開來,只好聽任人們的擺佈:哪兒打折,哪兒起桐,服服貼貼了。

理髮吹鳳做髮型,和熨燙衣服是一個道理。 而化學燙髮,保持髮型比較持久,那是首先用化學藥劑“切”斷毛纖維上的“小彈簧”,捲曲成一定形狀後又換用一種化學藥劑,使這些小彈簧就近重新聯結起來。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橡膠的黑與白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橡膠製品:扎小辮兒的皮筋,去鉛筆蹟的橡皮擦,上體育課用的籃球、小足球,以及球鞋,雨靴,軟管,輪胎……

它們最大的特點是富有彈性。 人們對橡膠感興趣,正是看中了它的彈性。 最早的自行車裝的是木輪子,騎起來顛簸得厲害。 自從發現橡膠以後,人們在木輪的外緣鑲上橡膠,自行車行駛起來平穩多了。 後來,充氣的橡膠輪胎代替了實心的橡膠木輪,自行車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我們走路、爬山,要穿橡膠底鞋子。 汽車翻山越野,飛機起飛降落,橡膠輪胎就是它們的鞋子。 全世界80%的橡膠用來製造輪胎。 有趣的是,橋樑的底座上也襯有厚厚的橡膠支承墊,連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橡膠製品,都是利用橡膠的彈性。

橡膠的故鄉在南美洲。 那兒生長著一種橡膠樹,割破樹皮會流出白色的膠乳,一滴一滴流淌下來。 當地的印第安人把這種膠乳叫做“樹的眼淚”。 他們將膠乳凝結後做成圓球,一邊唱著歌,一邊圍著圓圈跳舞,把球傳來傳去。 球兒落地,還能高高地彈起。 這是他們最快活的遊戲了。 當時,印第安人玩的橡膠實心球是生膠製的。 天然的生膠雖然有彈性,但它的大分子鏈條好像許多單根的彈簧,散亂地堆積在一起,彈性並不很大,而且這些彈簧容易拆開、分離,所以生膠一拉就斷,沒有韌性,稍稍受熱就發粘、變軟。

美國有一個貧窮的發明家古德意,他決心把生膠改造成既富有彈性又堅韌結實的理想材料。 他對橡膠著迷三十多年,但是卻一生貧困潦倒。 古德意的家鄉流傳著這樣的故事:你想找到古德意這個人嗎? 睹,那就是! 他頭戴、橡皮帽,身披橡膠襯裡的風衣,裡面穿著橡皮背心,下身套著橡皮褲子,腳登膠靴,手裡拎個膠皮錢包——裡面沒有一文錢。 古德意在生膠裡摻進氧化鎂,用石灰水煮,也試過用硝酸煮,還試過在生膠表面撒硫黃,放在太陽下曬……各種試驗都失敗了,後來,他在柑堝裡加進生膠塊、硫黃粉和松節油,放在火爐上煮。 不小心,從柑禍裡蹦出一塊膠,落人火焰,儘管燒焦了,卻沒有發粘。 古德意高興得跳起來,經過摻硫加熱得到的橡膠,正是他朝夕盼望的材料。

在今天的橡膠工廠裡,這叫做“硫化”工藝。 從此,生膠被改造成了有用的材料。 古德意並沒有因為這項重大的發明而跳出貧窮的窘境,六十歲臨終時還欠別人二十萬美元的債。 古德意的硫化工藝後來被化學家弄清楚了:硫原子在生膠的大分子鏈節之間建立起“橋樑”,好像做沙發時一個個彈簧互相之間用麻繩、鐵絲勾聯成一個整體,彈性好,又不鬆散。 橡膠裡摻上炭黑,可以變硬,耐磨。 鞋底、橡膠輪胎的黑顏色,就是炭黑造成的。 白橡膠裡不加炭黑,改加白色的碳酸鈣、欽白粉等填料。 擦鉛筆字的橡皮只能用白橡膠做,總不能擦去了鉛筆字卻留下了黑色的痕跡呵。 因此,橡膠的黑與白,不是隨隨便便挑選的顏色。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蜘蛛的啟示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三百多年前,英國有一位年輕的科學家對“八卦飛將軍”蜘蛛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經常從早到晚,目不轉睛地觀察蜘蛛。 他看見蜘蛛忙忙碌碌,吐絲織網。 剛從蛛囊里拉出的細絲是粘液,迎風一吹,一瞬間變成又韌又結實的蛛絲。

這位青年科學家想,要能發明一個機器蜘蛛,“吃”進化學藥品,抽出晶瑩的絲來紡線織布,那該多好啊! 他一頭扎進化學實驗室,擺弄起瓶瓶罐罐,用各種化學藥品做開了試驗。 他用硝酸處理棉花得到了硝酸纖維素,把它溶解在酒精裡,製成粘稠的液體,通過玻璃細管,在空氣中讓酒精揮髮乾以後,便成了細絲。 這是世界上第一根人造纖維。 但是這種纖維容易燃燒、質量差、成本高,沒法用來紡紗織布。

後來,科學家模仿吐絲的蠶兒,將便宜、易得的木材裡的木質纖維素溶解在燒鹼和二硫化碳裡,做成粘液,再在水面下噴絲,拉出千絲萬縷。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造絲”(粘膠纖維)。 它的長纖維可以織成人造絲印花綢、人造絲襪。 短纖維造出“人造棉”布、“人造毛”呢。 它們穿著舒適,和棉麻織物差不多:透氣良好,容易吸水,可以染上漂亮的顏色,而且價格低廉,頗受歡迎。 這樣,人造纖維在問世僅三十年後,就代替了十分之一的棉、麻、絲、毛。

可是,人們並不滿意。 人造絲、人造棉潮濕的時候很不結實,洗滌後容易變形,縮水嚴重。 再說,人造纖維雖然擴大了原料的來源,把不能直接紡紗織布的木材、短的棉花纖維、草類利用了起來,可是,資源畢竟有限。 於是,人們眼光從天然纖維跳到了礦物上頭,石頭、煤、石油能不能變纖維呢?

五十年前,德國出現了用煤、鹽、水和空氣做原料製成的聚氯乙烯纖維(氯綸)。 它的化學成分和最普通的塑料一個樣。 這是最早的合成纖維。 用氯綸織成的棉毛衫褲、毛線衣褲,既保暖又容易摩擦後帶靜電,穿著它,對治療關節炎還有好處呢。

比氯綸晚幾年出世的尼龍(錦綸),比蛛絲還細,但非常結實,晶瑩透明,一下子以它巨大的魅力使人們著了魔。 用尼龍絲織成的襪子結實耐磨,一雙頂四五雙普通的棉線襪穿用。 曾經很流行的“的確良”(滌綸),挺括不皺,免燙快於,是產量最大的一種合成纖維。 晴綸,俗稱“合成羊毛”,蓬鬆耐晒,用它做的毛線,毛毯,針織衣褲,我們都很熟悉。 價廉耐用的維尼龍(維綸),織成維棉布,做床單或內衣,吸水、透氣性跟棉織品差不多。 維綸棉絮酷似棉花,人稱“合成棉花”。 除了滌綸、錦綸、睛綸、維綸四大合成纖維外,由丙烯聚合而成的丙綸一躍而起,成為合成纖維的新秀。

丙綸是比重最輕的合成纖維,人水不沉。 飛機上的毛毯、宇航員的衣服用它製作,可以減輕升空的負擔。 如今,化學纖維的年產量已經和天然纖維平起平坐了,而它在國民經濟和國防事業上的作用卻遠遠超過了天然纖維。 不過,今天規模巨大的“機器蠶”在日夜運轉,還多虧了蠶兒吐絲、蜘蛛織網給人們的啟示呢!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記得小時侯搪瓷洗臉盆用舊了,磕碰得渾身“傷疤”露出鐵坯,長了鐵鏽啦。 慢慢地,銹爛出一個小眼,成了漏盆。 嶄新鋥亮的鐵釘,放著放著,鏽了。 一摸一手黃銹。

露天的鋼柱鐵架,在油漆外皮剝落以後,日曬雨淋,很快生鏽,好像酥皮月餅似的,一層層鐵鏽脫落下來,成了一堆廢鐵。 鏽蝕,是吞食金屬的“老虎”,尤其是鋼鐵的大敵。 全世界每年因為生鏽而報廢的鋼鐵,達到N千萬噸之多。 不知你注意了沒有,鐵桶如果長期放在潮濕的土地上,桶底先銹爛。 這是由於潮濕的鐵容易放出電子,變成帶正電荷的鐵離子溶解在水里。

我們和鏽蝕作鬥爭,最簡單、最常用的辦法就是給鋼鐵穿上“衣服”,隔絕氧氣和水汽的侵襲。 鋼鐵有形形色色的“外衣”:塗上防銹油,刷上油漆,掛上搪瓷,噴上塑料,這些都是防鏽的辦法。 還有一種最常用的辦法,是在鋼鐵表面鍍上一層難鏽蝕的金屬:鋼筆帽、水果刀上鍍的是亮閃閃的鉻或鎳;自鐵桶、文具盒、取暖煙囪表皮鍍的是象冰花一般的鋅;罐頭盒、銅暖鍋裡面鍍的是錫;……

鍍鋅的鐵絲,不少人誤稱做“鉛絲”。 鍍鋅鐵皮做的水桶,按照老習慣叫“鉛桶”。 這些俗名並不確切,它們和鉛毫無關係。 鋅比鐵活潑,如果遇到鏽蝕,鋅不斷放出電子,成為離子,自己爛穿了,卻保護了鐵皮不受腐蝕。 一直到鋅全部腐蝕完了,鐵才受到威脅。 鋅是鐵的衛士。 用鍍鋅的辦法保護內部的鐵,效果挺好。 在輪船的外殼上,鉚上一塊鋅板,可以保護船體。 鋅板爛得差不多了,再換上一塊新的。 由於鋅有毒,罐頭盒、食具不能用鍍鋅的白鐵皮做,應該鍍錫襯裡來防銹。 錫抵抗腐蝕的本領也很強,但是,錫不如鐵活潑,如果錫皮劃破了口子,露出了裡面的鐵,鐵就要受到腐蝕了。 搪瓷臉盆的漏洞用焊錫補好後,反而爛得快,就是這個原因。 你看,在焊錫周圍的情景多麼像破了口子的馬口鐵,鐵的腐蝕速度加快了。 因此,焊錫補漏後務必塗刷油漆,讓錫和鐵都穿上隔絕氧氣和潮氣的“衣服”。 補好的臉盆又可長久使用下去了。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廢舊電池處置與重金屬。 目前,無論是在馬路上還是在居民生活區內,幾乎經常可以看到被人們隨手丟棄的廢舊電池。 今後,隨著各種用電池做能源的電器設備的增加,這種現象恐怕會更多。 廢舊電池是一種很厲害的污染物,是破壞生態環境的殺手。 我們日常使用的電池,主要是靠化學腐蝕作用產生電能的化這電池,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如鎘、汞、鉻及其它有害物質。 隨著廢棄電池的被車輛碾軋,有些變成粉末飄散空中,有可能被吸入人體;那些混在一般生活垃圾中的廢電池,在堆放過程中,其中的有害物質會從中溢出,進入土壤或水源。 人飲用了這種水,或通過食物鏈,那些有毒物質和重金屬也可進入體內。

這些重金屬一旦進入體內很難排除。 隨著生物積累濃度越來越高,於是造成對腎臟、肝臟、神經系統、造血機制的損害,嚴重時會使人罹患"骨痛病"、精神失常甚至癌症,這就是所謂的重金屬公害病。 例如,日本曾經發生過四次大的公害事件,其中三件是重金屬污染所致。 最有名的是1953年發生在日本九州熊本縣水俁鎮的水俁病和1955年-1972年發生在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 示對腦神經損害最甚,而骨痛病是由於附近的河水被含重金屬鎘的工業廢水污染,河水又用來飲用和澆灌莊稼,這樣鎘便進入人體,取代了骨骼中的鈣,於是人便患上了上述怪病。 電池這東西,是生產多少廢棄多少、集中生產分散污染、短時使用長期污染、人們離不開、用後又很難處理的傢伙。 
目前,對付廢舊電池的最好辦法是收集起來進行再利用。 廢電池的許多材料,尤其是其中的重金屬還是很重要的工業原料。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色,給人以清新、柔和、愜意之感。 綠色植物,維繫著生態平衡,使萬物充滿生機。 從化學角度看,它還微妙而準確地反映著我們周圍環境的特徵和變化,供給人類許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質。

不是麼? 酸模、常山等綠色植物叢生之地,常會發現地下有銅礦。 地下若有金礦石,上面往往長忍冬,地下有鋅礦,上面多長三色堇。 蘭液樹分泌物裡,鎳含量較高時,它告訴人們:注意,這裡可能有鎳礦! 美國曾靠一種粉紅色的紫雲英和“瘋草++的“提示”,發現了鈾礦和硒礦。

許多綠色植物,還起著化學試劑的作用。 杜鵑花、鐵芸箕共生的地方,土壤一定是酸性的;馬桑遍野之地,土壤呈微鹼性;鹼茅、馬牙頭群居處,是鹽化草甸土的標誌;如果蕁麻、接骨木的葉里含有銨鹽,預示它們生長的土攘中含氮量豐富…

綠色植物是龐大的“吸碳制氧廠”。 植物的綠葉吸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葉綠素的作用下,跟由植物吸收的水分發生反應,形成葡萄糖,同時放出氧氣:

6CO 2 +6H 2 O - C 6 H 12 O 6 +6O 2

再由葡萄糖分子形成澱粉:

n C6H12O6 -(C6H12O6)n+nH2O

當澱粉在葉子裡受酶的作用時又分解為葡萄糖:

(C6H12O6)n+nH2O -nC6H12O6

葡萄糖隨著植物液汁散佈到整個植物體內,成為用以合成各種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物質的原料。 一部分植物被動物攝取後,在體內水解並進一步氧化,又將有機物中的碳轉化為CO2,排入大氣(或海洋)中。

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驚呼聲中,綠色植物起著“報警器”的作用。 在低濃度、很微量污染的情況下,人是感覺不出來的,而一些植物則會出現受害症狀。 人們據此來觀測與掌握環境污染的程度、範圍及污染的類別和毒性強度,進而採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及時提出治理方案,防止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如當你發現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苔蘚枯死;雪松呈暗竭色傷斑,棉花葉片發白;各種植物出現“煙斑病”。 請注意,這是SO2污染的跡象。 菖蒲等植物出現淺褐色或紅色的明顯條斑,是++中毒的不祥之兆。 假如丁香、垂柳萎靡不振,出現“白斑病”,說明空氣中有臭氧污染(實驗測得,臭氧濃度超過0.08~0. 09ppm時,會使植物出現褐斑,繼而變黃,最後褪成白色,叫作植物“白斑病”。臭氧濃度達0.1lppm以上時,則100%植物發病)。 要是秋海棠、向日葵突然發出花葉,多半是討厭的Cl2在作怪。

綠色植物是空氣天然的“淨化器”,它可以吸收大氣中的CO2、SO2、HF、NH3、Cl2及汞蒸氣等。 據統計,全世界一年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有6億多噸,其中約有80%降到低空,除部分被雨水淋洗外,大約有60%是依靠植物表面吸收掉,如1公頃柳杉可吸收60千克SO2。 許多植物在它能忍受的濃度下,可以吸收一部分有毒氣體。 例如,空氣中出現SO2污染,廣玉蘭、銀杏、中國槐、梧桐、樟樹、杉、柏樹、臭椿紛紛出動來吸收;若發現Cl2污染,油松、夾作桃、女貞、連翹一起去迎戰;發現HF污染,構樹、杏樹、鬱金香、扁豆、棉花,西紅柿一馬當先吸收之;洋槐、椽樹專門對付光化學煙霧。

此外,樹木還能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質。 施用農藥及用污水、污泥作肥料,會污染土壤繼而污染了農作物,如糧食蔬菜內有殘留的有機氯會轉移到人體內,而樹木可吸收土壤中的有機氯,淨化土壤。

隨著石油等礦物資源的不斷枯竭,人們再次把注意力轉向可以再生的資源—森林,除利用其薪材外,正加快開發“石油人工林”—直接能代替石油的烴類和油脂類的樹種,它生產的液汁甚至不用加工就可以用作汽車的燃料。 如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化學博士卡爾文,在澳洲南部建立了一個“柴油林場”,這種植物生長在半乾旱地區,產量很高,價格可與石油競爭。 卡爾文還在巴西發現一種可直接用作汽油的含油植物—苦配巴。 我國的油楠也是很有希望的“柴油樹”,胸徑40~50厘米的油楠心材部位就能形成黃色油狀樹液,一株伐倒後的油楠,可從鋸口中流出幾十斤油狀物。

綠色植物是一個大“化工廠”,不但製造養分把養分儲藏在土壤中,而且它本身全是寶。 木材經過機械和化學加工,可以產生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製成紙漿、人造絲、人造毛。 還可以製成多種醣類和甲醇、乙醇、醣醛、活性炭、醋酸等。 樹木的枝、梢、葉可作飼料、肥料、燃料。 有些樹木的皮、根、樹液還可提煉松香、橡膠、栲膠、松節油等工業原料。

遠古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更是馳名中外。 直到今天,還有新的中草藥不斷被發現利用,但草的最廣泛的用途還是放牧。 單是我國的牧草就有一萬五千種以上,牧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一般含量達百分之十幾,牛羊等動物,吃進青青的草,產出高蛋白的乳。

蔥鬱的枝葉,芬芳的果花,無不令人陶然。 然而,植物群落中各種族之間又無時無刻不進行著化學戰爭。 植物化學武器的種類很多,幾乎都是有機物,酸類有:香草酸、肉桂酸、乙酸、氫氰酸等;生物鹼類有:奎寧、丹寧、小蘗鹼、核酸嘌吟;醌類有:胡桃醌、金黴素、四環素;硫化物有:萜類、甾類、醛、酮、卟啉等等,這些化學武器分佈於各類植物中,多集中於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中,可隨時釋放。

植物間的化學戰有“空成”、“陸戰”、“海戰”三類。

空戰:植物把大量毒索釋放於大氣中,形成大氣污染使其它植物中毒死亡。 加洋槐樹皮揮發一種物質能殺死周圍雜草,使根株範圍內寸草不生;風信子、丁香花都是採用空戰治敵的。

陸戰:這些植物把毒素通過根尖大量排放於土壤中,對其它植物的棍系吸收能力加以抑制。 如禾本科牧草高山牛鞭草,根部分泌醛類物質,對豆科植物旋扭山、綠豆生長進行封鎖,使之根系生長差,根瘤菌也明顯減少。

海戰:利用降雨和露水把毒氣溶於水中,形成水污染而使對方中毒。 如桉樹葉的沖洗物,在天然條件下可以使禾本科草類和草本植物喪失戰鬥力而停止生長;紫雲英葉面工的致毒元素—硒,被雨淋人土中,就能毒死與它共同佔據一山頭的植物異種。

綠色世界中的化學變化是異常複雜多變的,人們對其的認識大部還處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有待於進一步去研究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最近報載,"八五"期間廣東酸雨呈上升趨勢,幾乎每降兩次雨就有一次是酸雨,全省酸雨覆蓋率達90%以上。 據有關資料表明,廣東每年因酸雨導致建築物腐蝕、森林減少、農作物減產和耕地減少所造成的損失達40億元,這還未包括水生生態系統的損失以及對人類健康危害所造成的損失。 可以說一場酸雨一場禍。
酸雨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一是經皮膚沉積而吸收;二是經呼吸道吸入,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損害,原先就有肺部疾患,特別是年幼的哮喘病人受酸雨影響最為明顯;三是來自地球表面微量金屬的毒性作用,這是酸雨對人類健康最具重要性的潛在危害。

酸雨沉降於地球表面後是否會造成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危害,主要取決於降水區地質因素的緩衝能力。 酸雨的危害不僅僅是由於其酸度所致、同時也與從土壤和岩石迂移來的金屬有關。 這些溶濾出來的金屬至少有三種對人類具有危害性。

首先是鉛。 一般認為人體攝入的鉛多數來源子食物、空氣和塵埃,往往忽視水作為鉛的重要來源,最近埃爾伍德等證明,水在引起血鉛濃度升高的作用中比大氣更為重要。 酸雨之所以能增加人類對鉛的暴露程度,不只是通過土壤溶濾出鉛,而且也由於降低了飲用水的pH值所致。 在美國的格拉斯哥市。 一個有大量酸雨降落的地區,飲用水pH值為6.3,血鉛濃度較高;而用鹼對水處理後血鉛濃度即明顯降低。

其次是汞。 人類最常暴露的汞是汞蒸氣和甲基汞化台物。 酸雨通過對地面水的酸化作用,可促進甲基汞在魚中的蓄積。 至於大氣中的汞蒸氣,一小部分水溶性汞經雨水或乾沉積作用回到地球表面,而酸雨可更有效地移除大氣中的汞降至地面。 無機汞在水沉積物的生化循環中發生細菌的甲基化作用。 其速率取決於pH值,pH值低,汞的甲基化作用強。 在未受工業廢水污染的湖水中,已發現魚肉甲基汞濃度升高與酸性pH值有相關關係。 加拿大魁北克的印第安人中. 已發現輕度甲基汞中毒,該地區的工業廢水和酸沉降物可能是造成魚肉汞含量升高的原因。 最後是鋁。 在酸雨敏感地區,鋁的遷移造成了地面水和地下水鋁含量升高。 關島的土著居民肌萎縮性硬化症和帕金森氏病發病率高,這被證明是鋁引起的。 對早老性癡呆病(阿爾茨海默病)也懷疑與鋁有關。 在這種病人的腦組織中已查出神經元的核心區有鋁的積聚。 根據最普通的假說,早老性癡呆病是皮質膽鹼能神經支配紊亂的一種疾病。 有人報告本病病人的大腦膽鹼轉乙酞酶活性明顯降低,而鋁被認為對紅細胞中的膽鹼輸送有抑製作用,因而降低了神經組織膽鹼轉乙酞酶的活性。 酸雨引起的飲水含鋁量升高可能有不利影響。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洋面積佔地球表面的71%,如果將海洋中所有的水均勻地舖蓋在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就會形成一個厚度2680米的水圈。 所以有人說地球的名字起錯了,應該叫作“水球”。 從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類社會的形成,從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到科學技術發達的現代社會,人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水既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又是社會生產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源。 沒有水,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今天。 水與空氣、食物是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體重量的50-60%由水組成,兒童體內的水分更高達80%。 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但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水資源總量的3%,在這3%的淡水中,可供直接飲用的只有0.5%。 所以說,水是人類的寶貴資源,是生命之泉。 自古以來人們就逐水草而居。 大約在50億年前的原始地球,天空烈日似火,電擊雷轟;地面熔岩滾滾,火山噴發。 這種自然現象成了生命起源的“催生婆”。 巨大的熱能,促使原始地球各種物質激烈地運動和變化,孕育著生機。 原始地球由於不斷散熱,灼熱的表面逐漸冷卻下來,原來從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結成雨點,又降落到地面,持續了許多億年,形成了原始海洋。 在降雨過程中,氫、二氧化碳、氨和甲烷等,有一部分帶入原始海洋;雨水沖刷大地時,又有許多礦物質和有機物陸續隨水匯集海洋。 廣漠的原始海洋,諸物際會,氣象萬千,大量的有機物源源不斷產生出來,海洋就成了生命的搖籃。 機物——氨基酸。 同時,用紫外線照射也能得到有機化合物。 我國科學家於1965年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質——胰島素,這是我國在探索生命起源的征途上的一大步。

水大原始地球由於不斷散熱,灼熱的表面逐漸冷卻下來,原來從大地上“跑”到天空中去的水,凝結成雨點,又降落到地面,持續了許多億年,形成了原始海洋。 在降雨過程中,氫、二氧化碳、氨和甲烷等,有一部分帶入原始海洋;雨水沖刷大地時,又有許多礦物質和有機物陸續隨水匯集海洋。 廣漠的原始海洋,諸物際會,氣象萬千,大量的有機物源源不斷產生出來,海洋就成了生命的搖籃。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臭氧層和皮膚癌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大氣圈平流層中,即在高出海平面20千米—30千米的範圍內,有一個臭氧含量較市較高的臭氧層。 臭氧在大氣層中只佔百分之一,這個薄薄的臭氧層,濃度低於十分之一,但能夠阻止太陽光中大量的紫外線,有效地保護了地球生物的生存。 臭氧層中臭氧含量的減少等於在屋頂上開了天窗,導致太陽對地球紫外線輻射增強。 大量紫外光照射進來,嚴重損害動植物的基本結構,降低生物產量,使氣候和生態環境發生變異,特別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損害。 美國一個科學小組指出,北美洲上空平流層臭氧含量在最近5年內減少了約百萬分之一,皮膚癌症患者就達50萬人,其中惡性腫瘤病例25000人,死亡約五千人。

有人估計,如果臭氧層中臭氧層含量減少10%,地球的紫外線輻射將增加19%-22%,皮膚癌發病率將增加15%-25%,僅美國死於皮膚的人將增加150萬人,白內障患者將達到500萬人,患呼吸道疾病的人也將增多。 紫外一輻射增強,將打亂生態系統中復雜的食物鏈,導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種滅絕。 大量紫外線輻射還可能降低海洋生物的繁殖能力,擾亂昆蟲的交配習慣,並能毀壞植物,特別是農作物,使地球的農作物減產2/3,導致糧食危機。
平流層離地面那麼高,其中的臭氧含量呈藍色,有特殊的臭味。 氟利昂是一種常用的冷凍劑。 它還可以作噴霧劑、電子元件清洗劑、塑料發泡劑等。 這種化合物不斷排入大氣到達平流層,遇太陽光照射就分解臭氧的氯氣和氯的化合物,使臭氧結構濃度大量降低。 最新的計算表明:由於氟氯烴在世界範圍的廣泛使用,今後30年中,大氣層的臭氧將減少16.5%。 其後果將是十分嚴重的。

近幾十年以來,國際上召開了多次會議研究臭氧層的問題以及保護它的措施。 古人說“杞人憂天”是指不必要的操心。 今天的“世人憂天”乍聽起來聳人聽聞,卻是有科學道理的。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色化學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綠色化學主要是關於環境的化學。 綠色化學的12項原則:


1. 防止——防止產生廢棄物要比產生後再去處理和淨化好得多。

2. 講原子經濟——應該設計這樣的合成程序,使反應過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進到終極產物中。

3. 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應出現——無論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設計合成程序只選用或產出對人體或環境毒性很小最好無毒的物質。

4. 設計要使所生成的化學產品是安全的——設計化學反應的生成物不僅具有所需的性能,還應具有最小的毒性。

5. 溶劑和輔料是較安全的——盡量不同輔料(如溶劑或析出劑),當不得已使用時,盡可能應是無害的。 6. 設計中能量的使用要講效率——盡可能降低化學過程所需能量,還應考慮對環境和經濟的效益。 合成程序盡可能在大氣環境的溫度和壓強下進行。

7. 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術上、經濟上是可行的,原料應能回收而不是使之變壞。

8. 盡量減少派生物——應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多餘的衍生反應(用於保護基團或取消保護和短暫改變物理、化學過程),因為進行這些步驟需添加一些反應物同時也會產生廢棄物。

9. 催化作用——催化劑(盡可能是具選擇性的)比符合化學計量數的反應物更佔優勢。

10. 要設計降解——按設計生產的生成物,當其有效作用完成後,可以分解為無害的降解產物,在環境中不繼續存在。

11. 防止污染進程能進行實時分析——需要不斷發展分析方法,在實時分析、進程中監測,特別是對形成危害物質的控制上。

12. 特別是從化學反應的安全上防止事故發生——在化學過程中,反應物(包括其特定形態)的選擇應著眼於使包括釋放、爆炸、著火等化學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參觀過餅乾工廠嗎? 只有五分硬幣那麼大的生面片,送到烘烤爐裡轉一圈出來以後,體積增大了好兒倍,變得又鬆又脆掰開一片餅千,可以看到裡面佈滿了蜂窩似的小洞洞。 麵包和饅頭里面同樣也佈滿了小洞洞。
油條呢,在油炸之前像一支鋼筆粗,在油鍋裡急劇膨脹,變得比晾衣竿還粗呢! 這是誰變的魔術呢? “魔術師”是酵母菌,或者化學藥品。

你一定記得,釀酒時酵母菌吃下澱粉變成的糖,吐出酒精和二氧化碳。 做饅頭的情形也是這樣。 和麵粉時揉進去的那塊“老面”裡,住著眾多的酵母菌。 它們在濕麵粉裡,只要溫度適宜,就迅速繁殖。 它們吐出的酒精使饅頭有股醇香味,放出的二氧化碳氣在濕麵團裡佔據了空間,撐出一個個小洞洞。 蒸饅頭的時候,小氣泡受熱進一步膨脹,在麵粉裡鼓出一個個大氣孔。 麵粉裡的蛋白質——麵筋受熱凝固,成為氣孔的“牆壁”,將二氧化碳團團圍住。 最後,牆壁破裂,二氧化碳跑出來了,卻給饅頭里留下了無數的小洞洞。

做餅乾、蛋糕和麵包等食品時,常用另外一種發酵粉。 這種發酵粉和酵母菌毫不相干,實際上是c。 它包含的兩種化學藥粉——碳酸氫鈉和磷酸二氫鈉,放到濕面裡,就發生化學變化,冒出二氧化碳氣來,使食品裡產生許多小洞洞。

炸油條的生面裡預先揉進了食鹼和明礬。 早點鋪師傅說的“一鹼二礬三鹽”指的是,每七斤面配上一兩食鹼、二兩明礬和三兩鹽,便成炸油條的生面了。 這三種化學角色各有各的作用:鹽使面有鹹味並變得柔韌,明礬是硫酸鋁鉀,具有酸性,在滾燙的油鍋裡,它和食鹼起化學反應,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氣泡,氣泡受熱急劇膨脹,使油條迅速脹大。 一兩食鹼和二兩明礬可以生成約14升二氧化碳氣,沸油二百多度的高溫,又使它的體積膨脹一倍多,所以,新炸的油條疏鬆多孔。

更有意思的是,啤酒、汽水里的氣泡也可以用食鹼和酸性化學藥品的反應來產生。 道理和前面說的一樣。 你想自製汽水嗎? 很簡單,只要在厚壁的汽水瓶或啤酒瓶裡,預先灌進加了糖或桔子汁的涼開水,不要滿口。 然後,迅速把二克食鹼粉未和二克檸檬酸倒進瓶裡,蓋嚴瓶塞,用鐵絲紮緊,再用毛巾裹住瓶子猛搖幾下。 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逃不出瓶外,只好憋在瓶子裡,暫且在汽水里棲身。 當然,工廠裡生產汽水、酒,不必這麼麻煩,而是直接將二氧化碳氣加壓,使它較多地溶解進水里。 當你打開汽水瓶蓋時,這些在高壓下溶解到汽水里的二氧化碳氣便如釋重負,紛紛冒出水面。 你喝汽水不多會兒,肚子裡就會泛出氣泡,這是汽水里的二氧化碳在胃裡受熱又要“逃離”,它帶走了人體的一部分熱量,所以夏天喝汽水可以解熱。 一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它是弱酸,微酸可極溫和地刺激腸胃而幫助消化。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洗去污跡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穿上新衣服,多高興。 “啪,墨水瓶打翻在地,墨水濺在新衣服上,斑斑點點,怎麼洗乾淨呢?在我們的衣服上,難免沾上墨跡、果汁、機器油、圓珠筆油……。如果不管是什麼污跡,統統放進洗衣盆裡去洗,有時非但洗不干淨,反而會使污跡擴大。污蹟的化學成分不同,脾氣也就千差萬別。汗水濕透的背心,不能用熱水洗。弄上了碘酒的衣服,卻要先在熱水里浸泡後再洗。沾上機器油的紡織品,在用汽油擦拭的同時,還要用熨斗熨燙,趁熱把油污趕出去。

原來,汗水里含有少量蛋白質。 雞蛋清就是一種蛋白質。 雞蛋清在熱水里很容易凝固。 汗水里的蛋白質也和雞蛋清一樣,在沸水里很快凝固,和纖維糾纏在一起。 本來可以用涼水漂洗乾淨的汗衫,如果用熱水洗,反而會泛起黃色,洗不干淨。 洗衣服先在冷水里浸泡,好處就在這裡。

碘酒、機油和蛋白質不同,沒有遇熱凝固的問題,倒是熱可以幫助它們脫離纖維。 如果是純藍墨水、紅墨水以及水彩顏料染污了衣服,立刻先用洗滌劑洗,然後多用清水漂洗幾次,往往可以洗乾淨。 這是因為它們都是用在水里溶解的染料做成的。 如果還留下一點殘蹟的話,那是染料和纖維結合在一起了,得用漂白粉才能除去。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它在水里分解出次氯酸,這是一種很強的氧化劑。 它能氧化染料分子,使染料變成沒有顏色的化合物,這就是漂白作用。 藍黑墨水、血跡、果汁、鐵鏽等的污跡卻不同。 它們在空氣中逐漸氧化,顏色越來越深,再用漂白粉來氧化就不行了。 比如藍黑墨水是鞣酸亞鐵和藍色染料的水溶液,鞣酸亞鐵是沒有顏色的,因此剛用藍黑墨水寫、的字是藍色的,在紙上接觸空氣後逐漸氧化,變成了在水里不溶解的鞣酸鐵。 揉酸鐵是黑色的,所以字跡就逐漸地由藍變黑,遇水不化,永不褪色。 要去掉這墨水跡,就得將它轉變成無色的化合物。 將草酸的無色結晶溶解在溫水里,用來搓洗墨水跡,黑色的揉酸鐵就和草酸結合成沒有顏色的物質,溶解進水里。 要注意草酸對衣服有腐蝕性,應盡快漂洗乾淨。 血液裡有蛋白質和血色素。 和洗汗衫一樣,洗血跡要先用涼水浸泡,再用加酶洗衣粉洗滌。 不過,陳舊的血跡變成黑褐色,那是由於血色素裡的鐵質在空氣裡被氧化,生成了鐵鏽。 果汁裡也含有鐵質,沾染在衣服上和空氣裡的氧氣一一接觸,也會生成褐色的鐵鏽斑。 因此血跡、果汁和鐵鏽造成的污跡都可以用草酸洗去,草酸將鐵鏽變成沒有顏色的物質,溶解到水里去。

墨汁是極細的碳粒分散在水里,再加上動物膠製成的。 衣服上沾了墨跡,碳的微粒附著在纖維的縫隙裡,它不溶在水里,也不溶在汽油等有機溶劑裡,又很穩定,一般的氧化劑和還原劑都對它無可奈何,不起任何化學變化。 我們祖先的書畫墨跡保存千百年,漆黑鮮豔,永不褪色,就是這個道理。 除去墨跡,只有採用機械的辦法,用米飯粒揉搓,把墨跡從纖維上粘下來。 如果墨跡太濃,砧污的時間太長,碳粒鑽到纖維深處,那就很難除淨了。 如果污跡是油性的,不沾水,比如圓珠筆油、油漆、瀝青,我們就要“以油攻油”。 用軟布或者棉紗蘸汽油擦拭,讓油性的顏色物質溶解在汽油裡,再轉移到擦布上去。 有時汽油溶解不了,換用溶解油脂能力更強的苯、氯仿或四氯化碳等化學藥品就行。

洗去污跡和治病一樣,要對症下藥。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害事件(publie nuisance events):因環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內人群大量發病和死亡事件。

馬斯河谷事件

「馬斯河谷事件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工業區處於狹窄的盆地中,12月1~5日發生氣溫逆轉,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在近地層積累,三天后有人發病,症狀表現為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等。 一周內有60多人死亡。 心髒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多諾拉事件

「多諾拉事件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1948年10月26~31日美國賓夕法尼亞洲多諾拉鎮該鎮處於河谷,10月最後一個星期大部分地區受反報旋和逆溫控制,加上26~30日持續有霧,使大氣污染物在近地層積累。 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產物與大氣中塵粒結合是致害因素,發病者5911人,佔全鎮人口43%。 症狀是眼痛、喉痛、流鼻涕、乾咳、頭痛、肢體酸乏、嘔吐、腹瀉,死亡17人。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洛æ‰ç£¯å…‰åŒ–學煙霧事件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40年代初期美國洛杉磯市全市250多萬輛汽車每天消耗汽油約1600萬升,向大氣排放大量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該市臨海依山,處於50公里長的盆地中,汽車排出的廢氣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為主的光化學煙霧。

倫敦煙霧事件

相關圖片

1952年12月5~8日英國倫敦市5~8日英國幾乎全境為濃霧覆蓋,四天中死亡人數較常年同期約多40000人,45歲以上的死亡最多,約為平時3倍; 1歲以下死亡的,約為平時2倍。 事件發生的一周中因支氣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類人數的9.3倍。

相關圖片

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來,該市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產生的廢氣,嚴重污染城市空氣。 重金屬微粒與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煙霧。 1961年哮喘病發作,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殺。 1972年市共確認哮喘病患者達817人,死亡10多人。

米糠油事件

「米糠油事件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愛知縣一帶生產米糠油用多氯聯苯作脫臭工藝中的熱載體,由於生產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後中毒,患病者超過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過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實際受害者約13000人。

水俁病事件

「水ä¿ç—…事件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1953~1956年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含甲基汞的工業廢水污染水體,使水俁灣和不知火海的魚中毒,人食用毒魚後受害。 1972年日本環境廳公佈:水俁灣和新縣阿賀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其中60人死亡。

痛痛病事件

「痛痛病事件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鋅、鉛冶煉廠等排放的含廢水污染了神通川水體,兩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農田,使稻米和飲用水含鎘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臭氧層空洞ã€çš„圖片æœå°‹çµæžœ

在高層大氣中(高度範圍約離地面15~24 km),由氧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而生成可觀量的臭氧(O 3 )。 光子首先將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與氧分子反應生成臭氧:

O 2 → 2O

O+O 2 →O 3

O 3和O 2屬於同素異形體,在通常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兩者都是氣體。

當O 3的濃度在大氣中達到最大值時,就形成厚度約20km的臭氧層。 臭氧能吸收波長在220~330nm範圍內的紫外光,從而防止這種高能紫外線對地球上生物的傷害。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