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鳥有羽毛,獸有皮毛。 人不是鳥獸,原始人赤身裸體,怎麼能抵擋冬天的風寒,夏日的暴晒?

人是有頭腦的,開始尋找天然的衣裳。 最先找到的是樹葉,整張的獸皮,等到學會了紡紗織布,這才出現了麻布。 後來又知道種桑養蠶,用蠶絲去織造綢緞。 我們今天常穿的棉布,出現的年代反而比麻布和綢緞晚得多。 難怪古人的詩文中,常常說到桑麻,而很少提到棉花。

棉、麻、絲、毛,這些天然的纖維物質都是來自動植物的有機化合物,它們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碳是它們的骨幹材料。 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的原子結合成一個個小單元,這些小單元又聯結成串,好像鐵環一個套一個連接成長長的鏈條。 鏈節的數目往往多達好幾百,而分子量高達好幾萬,因此,被稱為高分子化合物。 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很多。 比如前面講到的澱粉、蛋白質,後面要說到的日用品裡的橡膠、塑料,也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纖維的導電、傳熱能力很差,加上纖維分子捲曲纏繞、左鉤右連,形成許多縫隙洞穴,包藏不少流動困難的空氣,使熱量不容易穿過纖維層,這就是衣服能幫助我們保暖防曬的原因。

外貌相似的纖維,用化學眼光看,它們的構造卻有很大的差別,棉、麻燃燒起來象柴草,沒有什麼臭;毛放在火焰裡,迅速地捲曲起來,“吱吱”作響,發出一般刺鼻的臭氣。 這就把它們區別開來:棉、是植物纖維,和木材裡的木質纖維素相似,它的基本鏈節是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葡萄糖,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汽,所以沒有氣味。 絲、毛是動物纖維,和指甲、肌肉的蛋白質差不多,是由氨基酸組成的,除了碳、氫、氧,還含有硫和氮,那刺鼻的臭氣就是硫燃燒以後生成的二氧化硫造成的。

我們不要忘了鹽酸這把“化學刀”。 木質纖維素和鹽酸一塊兒煮,一個個葡萄糖鏈節被鹽酸“切”斷,變成葡萄糖。 鋸未、刨花經過鹽酸處理,可以生產出葡萄糖。 有些葡苟糖就是用這種化學方法生產的。 棉麻織品容易被酸腐蝕,就是由於酸能破壞植物纖維。 棉、麻不太怕鹼。 弱鹼和植物纖維作用,會生成一層絲光物質,大大增強纖維的著色能力,並且能使織物光滑、柔軟又耐摺皺。 絲光毛巾、絲光床單的生產過程中有鹼處理這一步。 但是,強鹼不行。 苛性鈉能損壞棉、麻織品。 絲、毛對酸的耐受力比較強。 在化工廠裡,為接觸腐蝕性酸溶液或蒸汽的工人做工作服,往往選用毛呢料子,這不是擺闊氣,而是工作的需要。 毛料挺括,彈性好,不容易起皺。 這是由於組成毛纖維這條長鏈條的有些氨基酸鏈節有兩個硫原子搭起的“橋”,這些橋好像小彈簧一樣。 你按捺它一下,它很快彈回來,恢復原狀。 熨燙衣服時,纖維受熱變形,毛纖維高分子上的“小彈簧”拉伸開來,只好聽任人們的擺佈:哪兒打折,哪兒起桐,服服貼貼了。

理髮吹鳳做髮型,和熨燙衣服是一個道理。 而化學燙髮,保持髮型比較持久,那是首先用化學藥劑“切”斷毛纖維上的“小彈簧”,捲曲成一定形狀後又換用一種化學藥劑,使這些小彈簧就近重新聯結起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生活百科
    全站熱搜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