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中的物理 (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Mar 20 Tue 2018 16:07
  • 電視

「電視」的圖片搜尋結果

電視是將分成無數因素的一系列靜止圖像,連續傳送出。 由於人類的視覺暫留功能,使連續出現的系列靜止圖像呈現景物移動的感覺。 電視攝影機,在外觀上和電影攝影機一樣,可是內部卻大不相同。 電視攝影機裡不是用電影底片而是錄像帶記錄影像的動作。 它主要是利用一種特殊的真空管(攝像管)。 把被拍攝的像投影到管內的幕或像屏上。 屏上覆有異常靈敏的感光層;它是由幾十萬個叫做“像素”的小點組成,就像眼睛中的視網膜是由無數個視神經細胞組成一樣。 為了把投影到感光屏上的影像變成電訊號並被傳送出去,在攝像管內有一電子束從左到右、從上到卞地掃過。 這些像素,當電子束掃過某一點時,這點就能把它感受光的強弱,變成不同強弱的電訊號。 在我國的電視系統中,最普通的電視畫面是由600多行,每行又有800多個小點組成的。 在播送電視時,每秒鐘要播出25幅畫面。 可見圖像所產生的電訊號的。 變化是極為迅速的。 電訊號的強弱又對傳送訊號的無線電波進行調製。 調製好的無線電載波,就從電視發射天線發射出去。 當你打開電視機,選送這些調好的電波時,就是利用這些電波來控制顯像管裡的電子束。 顯像管熒光屏內層的表面上,塗有一層熒光物質的膜。 電子束掃過這層熒光膜時,電子束在每秒鐘內多次自上而下地掃過熒光屏的每一部分。 由電波攜帶的電視圖像訊號控制著掃描電子束的強弱。 強弱變化著的電子束打到熒光屏上,產生亮暗不同的光點,從而掃出各種圖像。 所以屏面上的畫景,就和若干里外攝像機所拍攝的畫景完全一致。 電視的發聲和收音機的原理是相同的。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球磁場是由地球本身俱有磁性,而在其周圍形成的磁場。 它的兩極接近於地球兩極,但並不完全重合。 兩者之間的偏差還隨著時間有所變化。 指南針在靜止時沿地球南北方向取向,這表明地球是一個大磁體。 地球磁體的N極(北極)位於其地理南極附近。 地球磁體的S極(南極)位於地理北極附近。 指南針正是藉助於地球是個大磁體和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規律而製成的。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大氣現象時常常用到熱力學第一定律。 通常把溫度、壓強相同的一部分空氣作為研究的對象,叫做氣團,直徑上千米。 由於氣團很大,邊緣部分和外界的熱交換對整個氣團沒有明顯的影響,即(1)式中Q =0,所以氣團的內能的增減只等於外界對它做功或它對外界做功的多少:

Δ U = W

陽光烤暖了大地,地面又使得下層的氣團溫度升高,密度減小,因而上升。 氣團膨脹的時候要推擠周圍的空氣,對外做功,因此內能減小,溫度降低。 所以,越高的地方,空氣的溫度越低。 對於乾燥的空氣,大約每升高1 km溫度降低10℃。

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的時候,艙外氣溫往往在-50℃以下。 由於機上有空調設備,艙內總是溫暖如春。 不過這時空調的作用不是使空氣升溫,而是降溫。 高空的大氣壓比艙內氣壓低,要使艙內獲得新鮮空氣必須使用空氣壓縮機把空氣從艙外壓進來。 在這個過程中,空氣壓縮機對氣體做功,使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上升。 如果不用空調,機艙內的溫度可能達到50℃以上!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20 Tue 2018 14:36
  • 鏡子

很早的時候,水就是人們的鏡子,光滑的石頭也曾被人用作鏡子。 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把青銅磨平,就做成了青銅鏡,在沒有玻璃鏡以前,人們一直用青銅鏡。 16世紀時,威尼斯人最先造出了玻璃鏡。 將錫箔貼在玻璃面上,倒上水銀,錫被水銀溶解就能緊緊地粘在玻璃上了,有了這塗層,鏡子就能反射光線了,這便是玻璃鏡。 1835年,德國的李比西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後來還出現了背面鍍鋁的鏡子,現在鏡子的種類越來越多了,用處也越來越大了。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體育比賽中,跳遠的運動員選擇較長的助跑距離,而跳高運動員的助跑距離則要短得多。 如果選擇較長的助跑距離,是否就跳不高呢? 

跳高運動員能騰起越過橫桿,靠的是助跑的慣性力和起跳蹬地的支撐反作用力。 由於慣性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而支撐反作用力是垂直(或近似垂直)向上的,所以起跳後的身體重心沿著一個拋物線軌跡運動。 這個拋物線軌蹟的高度,取決於起跳時騰起初速度和騰起角的大小,也就是說,騰起初速度和騰起角是增加跳高高度的關鍵。 一般說來,應該盡可能增大這兩項數值。 最大騰起角為90度。 然而,由於跳高不是單純的垂直向上運動, 越過橫桿還必須有一個向前的力量;再則,還須充分利用水平速度來增大騰起初速度,因此,騰起角應小於90度。 至於騰起初速度,則和運動員的素質和技術的熟練程度密切相關。 騰起初速度越大, 跳得就越高。 當騰起角一定時,騰起初速度是起決定作用的。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r 20 Tue 2018 14:34
  • 磁鐵

磁鐵只能吸起由某些金屬組成的物體。 最普通的金屬是鐵和鋼。 磁鐵施加在物體上的力叫做吸力。 磁鐵周圍的空間存在磁場,就是磁鐵的吸力所達到的空間範圍。 磁鐵的一端叫做北極,另一端叫做南極。 相互面對的兩個北極相互排斥,相互面對的兩個南極也相互排斥。 但是如果一個北極面對一個南極時,他們將相互吸引。 磁鐵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如圖所示:磁懸浮式列車行駛時是懸浮在鐵軌上的,在火車的內部有磁鐵,鐵軌也是一塊磁鐵,兩塊磁鐵相互排斥,所以火車運行時是懸在鐵軌上的。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重”和“失重”是兩種物理現象,地球上任何事物都受重力的作用。 如果有力使物體克服重力作向上加速運動,那麼就會呈現超重現象。 如果物體沿著重力作向下加速運動,就會呈現失重現象。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來說,物體受熱體積就會膨脹,遇冷體積就會收縮,1825年英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要用鐵軌,是一根一根焊接在一起的,結果到了炎熱的夏天,就彎曲變形,到了冬天就裂為幾段,水跟其他物體不一樣,在攝氏4攝氏度以下,表現為反常膨脹,水在結冰的時候,體積比水的體積約增加10%,產生很大的膨脹力,冬天結冰的時候,水缸常因結冰而漲破。 但熱漲冷縮也可被利用,如:熟雞蛋在冷水里浸一下為何就容易剝殼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必須知道水在這一過程中起什麼作用?在我們所遇到物質中,除少數幾種以外,大多數都有“熱脹冷縮”這樣一種物理特性。 但是,各種物質的伸縮程度又各不相同。 雞蛋是由於硬的蛋殼和軟的蛋白、蛋黃組成的,它們的伸縮情況也不一樣。 在溫度變化不大或溫度變化均勻時,還顯不出什麼,但一到溫度劇烈變化時,蛋白和蛋殼的步調就不一致了,當煮得滾熱的雞蛋驟然浸到冷水里時,冷水使它的溫度發生很大的變化。 蛋殼猛然收縮。 蛋白還處​​在原有溫度沒縮小體積,這時候就有一部分蛋白被蛋殼擠壓進蛋的空頭處,隨後,蛋白又因溫度漸漸降低,也逐漸收縮,由於蛋白、蛋殼和蛋黃的收縮程度不同,這就形成了蛋白與蛋黃的脫離。 因此,剝起來就不會連蛋殼帶肉一起下來了。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彈簧形態各異,處處都在為我們服務。 常見的彈簧是螺旋形的,叫螺旋彈簧。 做力學實驗用的彈簧秤、擴胸器的彈簧等都是螺旋彈簧。 螺旋彈簧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擴胸器的彈簧就比彈簧秤的粗且長;在抽屜鎖裡,彈簧又短又細,約幾毫米長;有一種用來緊固螺母的彈簧墊圈,只有一圈,在緊固螺絲螺母時都離不開它。 螺旋彈簧在拉伸或壓縮時都要產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彈力,而且在彈性限度內,形變越大,產生的彈力也越大;一旦外力消失,形變也消失。 有的彈簧製成片形的或板形的,叫簧片或板簧。 在口琴、手風琴裡有銅製的發聲簧片,在許多電器開關中也有銅製的簧片,在玩具或鐘錶裡的發條是鋼製的板簧,在載重汽車車廂下方也有鋼製的板簧。 它們在彎曲時會產生恢復原來形狀的傾向,彎曲得越厲害,這種傾向越強。 有的彈簧像蚊香那樣盤繞,例如,實驗室的電學測量儀表(電流計、電壓計)內,機械鐘錶中都安裝了這種彈簧。 這種彈簧在被扭轉時也會產生恢復原來形狀的傾向,叫做扭簧。

形形色色的彈簧在不同場合下發揮著不同的功能:

1.測量功能

我們知道,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或壓縮)跟外力成正比。 利用彈簧這一性質可製成彈簧秤。

2.緊壓功能

觀察各種電器開關會發現,開關的兩個觸頭中,必然有一個觸頭裝有彈簧,以保證兩個觸頭緊密接觸,使導通良好。 如果接觸不良,接觸處的電阻變大,電流通過時產生的熱量變大,嚴重的還會使接觸處的金屬熔化。 卡口燈頭的兩個金屬柱都裝有彈簧也是為了接觸良好;至於螺口燈頭的中心金屬片以及所有插座的接插金屬片都是簧片,其功能都是使雙方緊密接觸,以保證導通良好。 在盒式磁帶中,有一塊用磷青銅製成的簧片,利用它彎曲形變時產生的彈力使磁頭與磁帶密切接觸。 在釘書機中有一個長螺旋彈簧它的作用一方面是頂緊釘書釘,另一方面是當最前面的釘被推出後,可以將後面的釘送到最前面以備釘書時推出,這樣,就能自動地將一個個釘推到最前面,直到釘全部用完為止。 許多機器自動供料,自動步槍中的子彈自動上膛都靠彈簧的這種功能。 此外,像夾衣服的夾子,圓珠筆、鋼筆套上的夾片都利用彈簧的緊壓功能夾在衣服上。

3.復位功能

彈簧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撤去外力後,彈簧就能恢復原狀。 很多工具和設備都是利用彈簧這一性質來復位的。 例如,許多建築物大門的合頁上都裝了復位彈簧,人進出後,門會自動復位。 人們還利用這一功能製成了自動傘、自動鉛筆等用品,十分方便。 此外,各種按鈕、按鍵也少不了復位彈簧。

4.帶動功能

機械鐘錶、發條玩具都是靠上緊發條帶動的。 當發條被上緊時,發條產生彎曲形變,存儲一定的彈性勢能。 釋放後,彈性勢能轉變為動能,通過傳動裝置帶動時、分、秒針或輪子轉動。 在許多玩具槍中都裝有彈簧,彈簧被壓縮後具有勢能,扣動扳機,彈簧釋放,勢能轉變為動能,撞擊小球沿槍管射出。 田徑比賽用的發令槍和軍用槍支也是利用彈簧被釋放後彈性勢能轉變為動能撞擊發令紙或子彈的引信完成發令或發火任務的。

5.緩衝功能

在機車、汽車車架與車輪之間裝有彈簧,利用彈簧的彈性來減緩車輛的顛簸。

6.振動發聲功能

當空氣從口琴、手風琴中的簧孔中流動時,衝擊簧片,簧片振動發出聲音。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答:從顯微觀點看,溫度是一個實體分子運動的量度。 事實上,原子和分子從來都不會靜止不動,它們根據物體的冷熱狀況,總是不斷地以一定的速度運動。 如果溫度降低了,分子的運動速度就會降低。 當速度降低到停止狀態時,就達到了最低溫度,即人所共知的"絕對零度",相當於-273.15℃。 事實上,這個極限是無法達到的,即使在非常尖端的實驗中,差百萬分之一攝氏度而接近了這個極限。 但溫度最高限則不存在。 宇宙中的較高溫度是恆星內部核聚變過程中產生的高溫(數百萬度)和超新星爆炸時產生的超高溫(據估計約有幾十億度)。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知道,摩擦可以起電,摩擦後的正負電荷是被束縛在帶電體上的,它不能像電線中的電荷那樣定向移動。 所以,人們稱之為靜電荷,簡稱靜電。 

靜電的危害很多,它的第一種危害來源於帶電體的互相作用。 在飛機機體與空氣、水氣、灰塵等微粒摩擦時會使飛機帶電,如果不採取措施,將會嚴重干擾飛機無線電設備的正常工作,使飛機變成聾子和瞎子;在印刷廠裡,紙頁之間的靜電,會使紙頁粘合在一起,難以分開,給印刷帶來麻煩;在製藥廠裡,由於靜電吸引塵埃,會使藥品達不到標準的純度;在放電視時熒光屏表面的靜電容易吸附灰塵和油污,形成一層塵埃的薄膜,使圖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就連混紡衣服上常見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塵,也是靜電搗的鬼。 靜電的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靜電火花點燃某些易燃物體而發生爆炸。 漆黑的夜晚,我們脫尼龍,毛料衣服時,會發出火花和“叭叭”的響聲,這對人體基本無害。 但在手術台上,靜電火花會引起麻醉劑的爆炸,傷害醫生和病人;在煤礦,則會引起瓦斯爆炸,導致工人死傷,礦井報廢。 誰能斷言1997年12月29日挪威油輪“伊斯特拉”號突然爆炸不是靜電闖的禍?誰能肯定1990年

震驚全國的哈爾濱亞麻廠車間爆炸不是靜電火花引起的?

總之,靜電危害起因於靜電力和靜電火花,靜電危害中最嚴重的靜電放電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 人們常說,防患於未燃,防止產生靜電的措施一般都是降低流速和流量,改造起電強烈的工藝環節,採用起電較少的設備材料等。 最簡單又最可靠的辦法是用導線把設備接地,這樣可以把電荷引入大地,避免靜電積累。 細心的乘客大概會發現,在飛機的兩側翼尖及飛機的尾部都裝有放電刷,飛機著陸時,為了防止乘客下飛機時被電擊,飛機起落架上大都使用特製的接地輪胎或接地線,以洩放掉飛機在空中所產生的靜電荷。 我們還經常看到油罐車的尾部拖一條鐵鍊,這就是車的接地線。 適當增加工作環境的濕度,讓電荷隨時放出,也可以有效地消除靜電。 潮濕的天氣裡不容易做好靜電試驗,就是這個道理。 科研人員研究的抗靜電劑,則能很好地消除絕緣體內部的靜電。 

然而,作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對於靜電,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氣,揚長避短,也能讓它為人類服務。 比如,靜電印花、靜電噴塗、靜電植絨、靜電除塵和靜電分選技術等,已在工業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 靜電也開始在淡化海水,噴灑農藥、人工降雨、低溫冷凍等許多方面大顯身手,甚至在宇宙飛船上也安裝有靜電加料器等靜電裝置。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語“赴湯蹈火”是用來比喻不怕艱難險阻,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客觀事實。 同學們在電視節目或書刊中,會看到一些雜技演員、藝人和世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赤腳在燒得通紅的木炭上行走,有時還手拿燃燒的火球放進嘴裡,繼而噴出火焰來。

當同學們看到或聽到這些“吞火”或“蹈火”的表演後,一定會感到驚訝和不可思議,懷疑表演者事先在身體的有關部位摸上了絕熱劑之類的東西。 其實不然,這些表演者是在一定條件下,利用了氣體是熱的不良導體這一物理性質。

不知同學們是否仔細觀察並註意到,“吞火”表演者在接觸灼熱物體前,都將手和嘴迅速而隱蔽地沾上些水,接觸灼熱的物體時,水分突然受熱而汽化,從而在手和嘴的皮膚表面形成一層很薄的蒸汽,因氣體是熱的不良導體,一般在短暫時間內蒸汽層可以起到絕熱保護的作用,故不會將手和嘴燒傷或烤傷。

雖然上面講解了“赴湯蹈火”的物理道理,但同學們千萬不要做這種冒險的嘗試。 因為表演者都是經過長期的多年的專業訓練,才能使表演動作極其迅速敏捷。 同學們若貿然嘗試,後果不堪設想。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1年4月中旬,人類將邁出跨星際航行的第一步———太陽系飛船的近地軌道飛行實驗。

這次飛行實驗的主角是一個可重返大氣層的折疊式航天飛行艙。 這種由俄羅斯巴巴金航天中心研製的飛行艙已經被證明相當成熟可靠,去年的兩次發射飛行實驗均獲成功。

讓人們大開眼界的是,把這種航天飛行艙送入地球軌道的將是俄羅斯的戰略核潛艇。 屆時,俄羅斯的一艘戰略核潛艇將把攜載航天實驗飛行艙的火箭發射進入地球的800×1000公里的近地軌道,而要把航天實驗飛行艙送入地球軌道的火箭居然是由SS-N -18潛射常規洲際彈道導彈改裝而成的。

火箭飛抵預定的地球軌道後,箭艙分離。 這個太陽系飛船航天模擬實驗飛行艙重約40公斤,將攜帶用於攝錄圖像的一台太空照相機、兩套成像系統、3台用於蒐集各種數據的測量儀及4套S波段和甚高頻跟踪遙測系統。

這個實驗飛行艙將在地球軌道上逗留數個星期或者數週,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 用科學家們的話來說:就像讓一艘新船到大海航行前一樣,我們先得在近海邊對新船進行完整的實驗,然後才能放心地讓它到大海中航行。

科學家們預計將在俄羅斯的堪察加地區回收航天飛行艙,然後對所記錄的資料和圖像進行研究分析。 當實驗飛行艙在地球軌道上運行期間,地球上的人們在晴朗的夜空中用肉眼就能看到它,當然只是一個比較明亮的光點而已。 這次實驗飛行的總費用是400萬美元。

2001年9月底到10月初,太陽系飛船“星空1號”將正式發射升空,在距離地球40000公里處掙脫地球引力的太陽系飛船將這樣向漫漫的太陽系飛去:從地球到水星再到木星的這段路程,太陽系飛船靠的是太陽光的光線壓力。

這種鮮為人知的太陽光壓力足以讓我們的太陽系飛船完成這段航程;飛離木星後,太陽系飛船就得借力於地球上的科學家向宇宙中發射的激光了。 在整個過程中,太陽系飛船會不斷地將各種各樣的數據和照片發回地球,讓地球上的人們一睹太陽系的面孔,為將來有一天飛向遙遠的星空做準備。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一個較胖的滑雪者沿著平緩的斜坡下滑時,他與體重較輕的滑雪者到達終點的時間應該是一樣的。 這是因為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到的力成正比,與其質量成反比。 所以,無論胖瘦,他們受到的沿下滑方向的合力(即重力、磨擦力和支撐力)與其質量的比值是相同的,因而加速度一樣,速度也相同。 至於下滑時由空氣產生的阻力,在這種速度較慢的情況下是微不足道的。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宇宙的組成物質中,人類能夠直接觀察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要想看到剩下那些“丟失的宇宙”就只能通過它們對我們能夠看到的物質產生的重力影響探測到了。 英國皇家實驗室的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死星雲團,他們認為這些雲團很有可能就是那些“丟失的宇宙”的組成成分之一。

目前,通過對地球南端太空照片的仔細研究,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以前未曾發現的白色雲狀星群,而這些星群被認為是包裹著我們銀河系的那些古老恆星群的一小部分。 這些古老的恆星已經變成了宇宙殘渣,它們的表面溫度依然很高,體積比地球略大一些,很難被人類觀測到。 但是現在看來,它們均勻地散佈在銀河系的外環之中,占到不可知部分的3-35%。

自從人類於1933年發現宇宙的大部分是由一些無法觀測到的不可知物質組成的之後,這些不可知物質到底是什麼的問題就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根據最新的一種理論認為,只有最多5%的宇宙是由“正常”的物質組成的,也就是所謂的重力物質,其中包括那些可以看到的恆星和行星。 那些“丟失的”物質也有可能是由正常物質組成的,只不過是由於某種原因我們觀測不到它們而已。

《科學雜誌》刊登了這一新的發現,它證明那些古老的燃燒過的恆星可能就是黑暗宇宙組成物質中的“正常物質”部分。

科學家們是通過對38年以來地球南端的太空照片進行研究後得出這一結論的,在仔細查看了10%的資料之後他們就發現了92個可疑的物體。 智利天文學家在接下來的研究中發現,在這92個物體中有38個是距地球450光年以外的一些白色雲團狀恆星。 他們還斷定這些恆星可能已經有100億年的歷史 ,而它們存在的那一地區還可能更多的此類物質。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爾波羅號」的圖片搜尋結果

1890年, 一艘名叫“馬爾波羅號”帆船在從新西蘭駛往英國的途中, 突然神秘地失踪了。  20年後,人們在火地島海岸邊發現了它。 奇怪的是: 船上的開都原封未動。 完好如初。 船長航海日記的字跡仍然依稀可辨;就連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員,也都“各在其位”,保持著當年在崗時的“姿勢”; 1948年初,一艘荷蘭貨船在通過馬六甲海峽時,一場風暴過後,全船海員莫明其妙地死光; 在匈牙利鮑拉得利山洞入口廊裡, 3名旅遊者齊刷刷地突然倒地,停 止了呼吸...... 
上述慘案,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普遍關注,其中不少人還對船員的遇難原因進行了長期的研究。 就以本文開頭的那樁慘案來說,船員們是怎麼死 的? 是死於天火或是雷擊的嗎? 不是,因為船上沒有絲毫燃燒的痕跡;是 
死於海盜的刀下的嗎? 不! 遇難者遺骸上看到死前打鬥的跡象;是死於飢 餓乾渴的嗎? 也不是! 船上當時時貯存著足夠的食物和淡火。 至於前面提 到的第二樁和第三樁慘案,是自殺還是他殺? 死因何在? 兇手是誰? 檢驗 的結果是:在所有遇難者身上,都沒有找到任何傷痕,也不存在中毒跡象。 
顯然,謀殺或者自殺之說已不成立。 那麼,是以及病一類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然發作致死的嗎? 法醫的解剖報告表明,死者生前個個都很健壯! 案情的確蹊蹺、迷離而莫測! 
經過反複調查,終於弄清了製造上述慘案的“兇手”,是一種為人們 所不很了解的次聲的聲波。 次聲波是一種每秒鍾振動數很少,人耳聽不到的聲波。 次聲的聲波頻率很低,一般均在20兆赫以下,波長卻很長,傳播 
 距離也很遠。 它比一般的聲波、光波和無線電波都要傳得遠。 例如,頻率低於1赫的次聲波,可以傳到幾千以至上萬公里以外的地方。  1960年,南美洲的智利發生大地震,地震時產生的次聲波傳遍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1961年,蘇聯在北極圈內進行了一次核爆炸,產生的次聲波竟繞地球轉了5圈之後才消失! 
次聲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不僅可以穿透大氣、海水、土壤,而且還能穿透堅固的鋼筋水泥構成的建築物,甚至連坦克、軍艦、潛艇和飛機都 不在話下。 次聲穿透人體時,不僅能使人產生頭暈、煩燥、耳鳴、噁心、心悸、視物模糊,吞嚥困難、胃痛、肝功能失調、四肢麻木,而且還可能 破壞大腦神經系統,造成大腦組織的重大損傷。 次聲波對心臟影響最為嚴 重,最終可導致死亡。 

為什麼次聲波能致人於死呢? 

原來,人體內臟固有的振動頻率和次聲頻率相近似(0.01~20赫), 倘若外來的次聲頻率與體內臟的振動頻率相似或相同,就會引起人體內臟 的“共振”,從而使人產生上面提到的頭暈、煩躁、耳鳴、噁心等等一系 列症狀。 特別是當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動頻率與外來次聲頻率一致時,更易引起人體內臟的共振,使人體內臟受損而喪命。 前面開頭提到的發生在馬六甲海峽的那樁慘案,就是因為這艘貨船在駛近該海峽時,恰遇上海上起了風暴。 風暴與海浪摩擦,產生了次聲波。 次聲波使人的心臟及其它內臟劇烈抖動、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後促使死亡。 

次聲雖然無形,但它卻時刻在產生並威脅著人類的安全。 在自然界, 例如太陽磁暴、海峽咆哮、雷鳴電閃、氣壓突變;在工廠,機械的撞擊、摩擦;軍事上的原子彈、氫彈爆炸試驗等等,都可以產生次聲波。 
由於次聲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因此,國際海難救助組織就在一些遠離大陸的島上建立起“次聲定位站”,監測著海潮的洋面。 一旦船隻或飛機失事附海,可以迅速測定方位,進行救助。 
 近年來,一些國家利用次聲能夠“殺人”這一特性,致力次聲武器——次聲炸彈的研製儘管眼下尚處於研製階段,但科學家們預言;只要次聲炸彈一聲爆炸,瞬息之間,在方圓十幾公里的地面上,所有的人都將被殺死,且無一能倖免。 次聲武器能夠穿透15厘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鋼板。

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鑽進坦克的“肚子”裡,也還是一樣地難逃殘廢的厄運。 

次聲炸彈和中子彈一樣,只殺傷生物而無損於建築物。 但兩者相比,次聲彈的殺傷力遠比中子彈強得多。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它不會爆炸。 因為太空幾乎沒有壓力,屍體內的液體會流出來蒸發掉。 其次空間溫度極低,它會立即冷凍起來。 其三這種極低的溫度能消滅體內存在的細菌,所以屍體不會腐爛。 最後,屍體成為了木乃伊,就這樣永遠呆在太空中。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平”號」的圖片搜尋結果

“和平”號軌道空間站將於3月20日左右墜落,這標誌著人類歷史上迄今體積最大、應用技術最先進、設施最完善、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空間站即將最終告別人類。 “和平”號的墜毀,標誌著人類航天史上一個時代​​的結束。

“和平”號飛了15年!

“和平”號空間站於1986年2月12日投入使用,設計工作壽命3到5年。 而今,它已在太空中飛了15年。 按原計劃,俄將開發出“和平-2”號空間站接替“和平”號。 但80年代後期蘇聯的經濟危機及蘇聯解體後俄經濟處於困境,“和平-2”號因資金不足而難產。 於是,“和平”號擔負起在困境中發展載人航天技術的使命。

15年來,“和平”號上共發生了近2000處故障,其中近100次故障一直未能排除。 空間站的溫度調節系統也故障不斷,太空艙的局部溫度有時竟達53攝氏度。 “和平”號上的蓄電池也曾先後兩次莫名其妙地異常放電,導致“和平”號與地面短暫失去聯繫及空間站局部停電。 1997年6月還曾發生貨運飛船撞穿“和平”號“光譜”艙事故。 15年的宇宙隕石微粒撞擊和空間站內部化學物品的腐蝕,使“和平”號70%的外體遭到腐蝕。 維修“和平”號每年需投入2.5億美元,俄政府無能為力。 在“和平”號“完成歷史使命”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人為將它墜毀在地球上一個無人區域。

“和平”號會不會砸傷人

“和平”號墜落的碎塊能否安全墜毀在太平洋無人地帶,一些國家的媒體紛紛提出質疑。 在人類歷史上,確實有航天器殘骸碎片墜落在人口稠密區的先例。

1997年1月,有一塊約15厘米大小的金屬網片擊中了美國一位步行女性的肩膀,據說這是美國火箭散落的碎片。

對此,俄航空航天局指出:“和平”號目前一切正常,安全墜落的機率約為97%至98%,因為“和平”號的飛行及其設備性能均完全處於地面人員的控制下,專家們已對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設計了應對方案。

儘管“和平”號墜落的安全係數很高,但仍有消息說,俄羅斯宇航局還是決定為此次行動購買保險,以防不測。 萬一墜落​​行動失敗並釀成損失,將由保險公司來賠償。 因為,俄方專家也不能保證此次行動百分之百成功。

如果“和平”號墜落操作失敗,新西蘭、日本和澳大利亞被碎片砸中的危險性最大。 按軌道專家的計算,日本有可能是“和平”號下墜過程中所飛躍的最後一個國家;新西蘭是最接近預定墜落區域的國家;如果“和平”號偏離軌道,澳大利亞也有一定危險。 但專家們指出,人們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即使是發生意外,空間站墜向這3個國家的機率也很小。 以日本為例,該國被砸中的可能性僅為一億分之一。 目前,這3國政府已成立了臨時委員會,以監督“和平”號的最後行程。

“和平”號目前正處於正常而安全的自由飄落狀態,其運行軌道高度約為255.1公里,飄落速度約為每天1.8公里。 按照新計劃,當空間站到達距地面250公里的軌道時。 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軌道站相伴15年的地面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和平”號墜落過程,控制中心將在恰當的時間,選擇恰當的軌道位置,通過遙感信號對“和平”號進行兩次制動,使“和平”號進入墜落軌道。

而後,當空間站飛至幾內亞灣至高加索地區之間的上空時,控制中心將抓住時機發出第三個制動信號,令空間站沿墜落軌道迅速墜向地球。 在這之後,控制中心將與“和平”號進行最後一次約持續5到6分鐘的通信聯絡,這次聯絡所提供的信息將使工作人員得知,“和平”號是否會安全墜入指定區域。 此後,飛行控制中心便會即刻與空間站失去聯繫,無法“目送”“和平”號墜向大海。

據俄專家測算,當“和平”號與地面失去聯繫,墜入稠密的大氣層之後,劇烈的空氣摩擦將使空間站烈焰熊熊。 空間站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天線將首先在距地110至100公里的大氣中化為灰燼。 在90至80公里的高空,空間站的外殼及內部結構將分裂成無數碎塊。 在穿越距地70至60公里的高空時,猛烈的燃燒將使大部分碎塊灰飛煙滅,剩餘的總重約12噸的殘片將散落到南緯47度至50度之間的南太平洋無人海域。

在這些不能被大氣完全燃燒的1500塊殘片中,將有5到6塊有700公斤重較大碎塊落到地球表面,這些碎塊的體積約為一輛小汽車大小。 如果這些大塊砸在地面上,可以穿透1.8米厚的混凝土。

“和平”號勞苦功高

“和平”號———世界上第一個長期載人空間站自誕生之日起,已天馬行空15載,繞地球飛行8萬多圈,行程35億公里,進行了1.65萬次科學實驗,完成了23項國防科學考察報告,真可謂勞苦功高,碩果累累。

“和平”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9座空間站,被譽為“人造天宮”,上面有各種實驗艙,整體形狀看上去就像是綻開的花朵。 該空間站全長32.9米,在高350至450公里的軌道上運轉,大約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

建成後的“和平”號體積約400立方米,重約137噸,其中科研儀器重約11.5噸。 15年裡,共有31艘“聯盟”號載人飛船、62艘“進步”號貨運飛船與“和平”號實現對接,宇航員在“和平”號上進行了78次太空行走,在艙外空間逗留的總時數達359小時12分鐘。 先後有28個長期考察組和16個短期考察組在上面從事考察活動,共有12個國家的135名宇航員在空間站上工作。 共完成了23項國際科學考察計劃,空間站上進行了諸如培養鵪鶉、蠑螈和種植小麥等大量的生命科學實驗;抗流感疫苗的空間材料學和醫學實驗,均取得極為寶貴的材料和數據。 還拍攝了許多恆星、行星的照片,進行了基本粒子和宇宙射線的探測,大大擴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他們還探測了從太空預報地震、火山爆發、水災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可能性。

此外,“和平”號空間站還在試驗人造月亮、空間商業化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獲得了大量數據及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的成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為開發利用太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為人類在太空長期生活、遠征火星準備了條件。

老宇航員送別老朋友

俄羅斯王牌宇航員塞爾金.阿弗迪耶夫因為具有他人所難以匹敵的控制心理和身體壓力的能力,成了登上“和平”號的宇航員的第一人選。 並認為在太空生活時間最長的人,他曾創造了在“和平”號上連續生活748天的驚人紀錄,陪伴以每秒鐘8公里的平均速度飛行的“和平”號繞著地球轉了11968圈! 因為他在“和平”號上度過的時光遠遠超過其他宇航員,“和平”號是他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二個家”。

阿弗迪耶夫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他在太空連續飛行了5億多公里,相當於在地球和火星之間飛了4個半來回!

“和平”號2/3的部件在大氣外層就燒毀了,真正墜入太平洋的只有12噸“餘燼”。 不少冒險愛好者包租了一架大型客機,屆時將在濺落點上空約10000米以上的地方盤旋,一睹“和平”號絕唱。 阿弗迪耶夫也肯定會親自送“老朋友”最後一程。

人類航空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航天器即將隕落。 在“和平”號墜毀後,在它的“繼任者”———國際空間站建成之前,人類將再次進入沒有大型載人太空航天器的時代。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造衛星」的圖片搜尋結果

1970年4月24日到2000年10月31日,我國發射了74個航天器,它們覆蓋了地球所擁有的4種軌道。 其中有國產的實驗飛船1艘,國產的人造衛星47顆,外國製造的衛星26顆。 現以47顆國產衛星為主,簡要介紹一下它們的運行軌道。

順行軌道

順行軌道的特點是軌道傾角即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小於90度。 在這種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絕大多數離地面較近,高度僅為數百公里,故又將其稱為近地軌道。 我國地處北半球,要把衛星送入這種軌道,運載火箭要朝東南方向發射,這樣能夠利用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部分速度,從而可以節約火箭的能量。 地球自轉速度可以通過赤道自轉速度、發射方位角和發射點地理緯度計算出來。 不難想像,在赤道上朝著正東方向發射衛星,可利用的速度最大,緯度越高能用的速度越小。

我國用長征一號、風暴一號兩種運載火箭發射的8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用長征二號、二號丙、二號丁3種運載火箭發射的17顆返回式遙感衛星以及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的神州號試驗飛船,都是用順行軌道。 它們都是從酒泉發射中心起飛被送入近地軌道運行的。 通過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的1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也是採用順行軌道。

逆行軌道

逆行軌道的特徵是軌道傾角大於90度。 欲把衛星送入這種軌道運行,運載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發射。 不僅無法利用地球自轉的部分速度,而且還要付出額外能量克服地球自轉。 因此,除了太陽同步軌道外,一般都不利用這類軌道。

由於地球表面不是理想的球形,其重力分佈也不均勻,使衛星軌道平面在慣性空間中不斷變動。 具體地說,地球赤道部分有些鼓漲,對衛星產生了額外的吸引力,給軌道平面附加了1個力矩,使軌道平面慢慢進動,進動方向與軌道傾角有關。 當軌道傾角大於90度時,力矩是逆時針方向,軌道平面由西向東進動。 適當調整衛星的軌道高度、傾角和形狀,可使衛星軌道平面的進動角速度每天東進0.9856度,恰好等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日平均角速度,這就是應用價值極大的圓形太陽同步軌道。

在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可在相同的時間和光照條件下觀察衛星雲層和地面目標。 氣象、資源、偵察等應用衛星大多采用這類軌道。 我國用長征四號火箭發射的2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和2顆測量大氣密度的地球衛星,用長征四號2火箭發射的1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1顆中國和巴西合製的資源一號衛星、1顆中國資源二號衛星、1顆實踐五號科學試驗衛星,都採用這種軌道。 它們都是從太原發射中心升空的。 長四乙火箭在發射資源一號衛星時,還用1箭雙星的方式把1顆巴西小型科學應用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赤道軌道

赤道軌道的特點是軌道傾角為0度,衛星在赤道上空運行。 這種軌道有無數條,但其中的一條地球靜止軌道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由於衛星飛行速度隨距地面的高度而變化,軌道越高,速度越小,環繞週期越長,故由計算可知,當其在赤道上空35786公里高的圓形軌道上由西向東運行1週的時間,恰好是23小時56分4秒,正與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相同,這條軌道就被稱為地球靜止軌道。 因為衛星環繞週期等於地球自轉週期,兩者方向又一致,故相互之間保持相對靜止。 從地面上看,衛星猶如固定在赤道上空某一點。 在靜止軌道上均勻分佈3顆通信衛星即可進行全球通信的科學設想早已變為現實。 世界上主要的通信衛星都分佈在這條軌道上。 有的氣象衛星、預警衛星也被送入靜止軌道。 我國用長征三號火箭先後發射了1顆試驗衛星、5顆東方紅二號系列通信衛星、2顆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用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了1顆實踐四號探測衛星、2兩顆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1顆中星22號通信衛星,這些衛星中有10顆進入靜止軌道預定位置。 發射這類衛星,星上要攜帶遠地點發動機,運載火箭把衛星送入大橢圓同步轉移軌道後,地面再發出指令,讓星上遠地點發動機點火,將衛星移入靜止軌道。

極地軌道

就衛星軌道類型來說,還有一種軌道傾角為90度的極地軌道。 它是因軌道平面通過地球南北兩極而得名。 在這種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可以飛經地球上任何地區上空。 我國雖未研製運行於此類軌道的衛星,但發射過此類軌道的衛星。 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以1箭雙星的方式6次從太原起飛,把12顆美國銥星送入太空,就屬於這種發射方式。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知道,如果物體所受外界壓力不變,大多數物體的體積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即熱脹冷縮.與大多數物質的性質相反,在0到4攝氏度的溫度範圍內,水的體積卻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這就是說,水在0到4攝氏度之間是冷漲熱縮.水的這一反常性質,對江河湖泊中的動​​植物的生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當寒冷的冬天來臨後,隨著氣溫的降低,江河湖泊中的水溫也隨之下降.考慮某一湖泊,設其全部湖水處於某一溫度如10攝氏度, 再設湖面上空氣的溫度為-10攝氏度,於是湖表面的水就會變冷, 比如說溫度降到9攝氏度,這部分水因變冷而收縮, 其密度比底下較暖的水為大,因而沉入下面密度較小的水中,下面的10攝氏度的水上升.冷水的下沉引起一個混合過程,此過程一直持續到湖泊中的所有水冷卻到4攝氏度為止.但是表面的水還要被冷空氣繼續冷卻降溫, 表面水的溫度進一步降低,又比如降到3攝氏度,這部分水的體積不但不縮小反而膨脹,即表面水的密度比下面小,因而就浮在水面上不再下沉.對流和混合此時都停止了(當然擴散不會停止), 表面下的水基本上靠熱傳導散失內能.水是熱的不良導體,這樣散熱是比較慢的.表面水的溫度,先於下面的水降至0攝氏度、開始結冰. 冰 密度比水小,所以一直浮在水面上而不下沉.冰下面的水,從上到下溫度為0攝氏度到4攝氏度,從上到下逐漸結冰.由於通過熱傳導而向上散熱,比較慢,並且有地熱由底下向上傳導,因此凍結的速度是緩慢的.若湖泊的水很深,湖水是不會被凍透的,湖泊中生存的動植物就可以在靠近湖底的4攝氏度的水中安然過冬,免遭凍死的厄運.

如果水的性質也像其它大多數物質那樣, 在全部溫度範圍內都是熱脹冷縮的,那麼溫度較高的水不斷升到水面,向空氣散熱, 湖泊中水的凍結就會從底部開始,從而容易導致湖泊中的水全部凍結.這樣一來,就毀掉了湖泊中的一切經不起凍結的生命.

文章標籤

Miss Sm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