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一個靠近挪威的秘密港口,一艘“颱風”級核潛艇正在進行補給。 每次執行出海任務前,潛艇上都要裝上5噸麵包、150公斤巧克力、720瓶葡萄酒以及110公斤魚子醬。
俄羅斯海軍的驕傲
亞歷山大·博加喬夫艦長和他的179名船員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打擊精度最高、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人類所建造過的最大的戰略導彈核潛艇——“颱風”級核潛艇。
在這個龐然大物——俄羅斯海軍的驕傲的面前,博加喬夫艦長這樣說:“雖然發生了'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事件,但是我的船員中沒有一人灰心喪氣,沒有一人拒絕上艇下潛去執行新的任務。”
“颱風”級核潛艇是原蘇聯爲了抗衡美國的“三叉戟”級戰略導彈核潛艇而設計的,計劃建造12艘。 首艘“颱風”級核潛艇從1977年開始建造,但建造了6艘後計劃便停止了。
上個世紀80年代,“颱風”級核潛艇正式服役,開始按照當時蘇聯領導人的全球戰略計劃在海洋中航行。
“颱風”級核潛艇誕生在冷戰時期,作為一個沉默的見證者親眼目睹了世界上發生的巨變以及蘇聯的瓦解。 如今雖然冷戰早已結束,但是“颱風”級核潛艇仍然在海洋中航行。 唯一讓“颱風”級核潛艇遺憾的是,在它們的戰友“庫爾斯克”號爆炸沉沒時,它們無力施行救援。
這種水下武器平台的技術數據是令人震驚的。 它擁有鈦金屬製造的外殼,全長173米,寬24.6米,高42.7米,相當於一座10層大樓,水面航行時吃水深13米,水下排水量可以達到2.65萬噸,水面航速達到每小時30公里,潛航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50公里,最大下潛深度500米,持續潛航時間達到120天。
更驚人的是這種潛艇巨大而精確的破壞能力。 “颱風”級核潛艇攜帶20枚SS-N-20洲際導彈。 這種當年被北約稱為“鱘魚”的導彈使用三級固體火箭推進,每枚導彈重90噸,攜帶10枚10萬噸當量的分彈頭,採用慣性制導,在8300公里的最大射程上,誤差為500米。 也就是說,這種潛艇攜帶的導彈可以從俄羅斯領海打擊美國本土的任何目標。 除這些戰略導彈之外,“颱風”級核潛艇還攜帶6具魚雷發射管以及22枚反潛導彈,以供自衛用。
全人類的隱患?
在“颱風”級核潛艇上,老船員都會對新兵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他們的潛艇會悄無聲息地進入紐約港,他們能夠在潛望鏡中看看自由女神像,然後再自在地離開那裡,就像去郊遊一樣簡單。 的確,這種巨大的潛艇在水下航行時靈巧而易於操作,噪音非常小,難以被聲納所發現。
很久以來,人們認為前蘇聯遺留下來的核潛艇艦隊只是靜靜地停泊在各個秘密海軍港口,缺乏保養和維護,任憑歲月在外殼上留下鏽蝕的痕跡。
一些科學家也警告說,這些被廢棄的核潛艇隨時都可能造成核災難,是全人類的隱患。 但事實很可能不是這樣。
俄羅斯武裝力量正受到經費、技術和外交等多方面問題的困擾,而且因魚雷爆炸引起的“庫爾斯克”號沉沒事件也使俄羅斯核潛艇艦隊處於“颱風眼”中。 因此,不願失去自己苦心經營多年才獲得的戰略地位的俄羅斯、讓6艘“颱風”級核潛艇中的3艘退出現役,從而得到必需的零配件來保證剩下的3艘處於良好的狀態,使之能服役至2015年。 這些艦艇的設計壽命本身就達到了30年。
在水下潛航
“颱風”級核潛艇通常在北冰洋的水下航行,堅硬的外殼上覆蓋著厚達一米的冰層。 它的船員也和它的外殼一樣堅強。 在180名船員中,大約有20多名是士兵,其他的都是軍官和士官,平均年齡為25歲。 在上艇之前,他們首先接受長達半年的訓練。 他們當中有些人是第一次登上“颱風”級核潛艇。 “每個人都必須有冷靜的頭腦和良好的自控能力,這是在潛艇上生存必不可少的品質。”魚雷艙指揮官亞歷山大·科洛什說。
許多人會認為,在無休無止的出海航行的日子裡,潛艇上的船員只能擁擠在 狹小的空間中,像一個水下的沙丁魚罐頭。 他們無法見到陽光,呼吸著混濁的空氣,依靠簡單的食物為生。 他們的肌肉開始萎縮,神經變得遲鈍……不過“颱風”級核潛艇可不是水下的監獄,它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舒適的潛艇。 或許只有一艘潛艇
比它更為舒適,那就是凡爾納在他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中所描述的由尼摩船長駕駛的“鸚鵡螺”號。
在“颱風”級核潛艇上,每位船員擁有兩平方米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這就是他們的住艙。 在一次可能長達好幾個月的水下潛航中,這裡沒有白天和黑夜的區別,有的只是鐵一樣的生活規律:執勤4個小時,然後是8個小時的清潔、休息、訓練和睡覺的時間,然後再開始4個小時的執勤。 在休息時間裡船員可以去艇上的游泳池、桑拿室、體操房或吸煙室,也可以躺在床上看戰爭小說。 選擇去游泳池游泳的人需要有鐵一般的意志和體魄,因為在潛艇潛航時,游泳池的水溫只有4攝氏度。 大部分人會選擇桑拿,然後到體操房鍛煉、放鬆或是聊天。
唯一沒有休息時間的地方是廚房。 在這裡,廚師24小時都在忙碌著,每天要為船員準備4餐。 潛艇上的伙食絕對是一流的,每餐都有魚子醬、巧克力、魚乾和葡萄酒。 在潛艇浮出水面航行的時候,船員還可以到甲板上釣魚,嚐嚐新鮮的海味。
潛艇上最特別的應該是人際關係。 “在潛艇上,軍人之間的人際關係與軍隊其他單位中的完全不一樣。”博加喬夫艦長說,“在這裡軍銜的確受到尊重,但是我們不按照軍銜來相互稱呼。所有人之間都直呼其名,在見到上級軍官時也沒有人會立正敬禮。我們都知道我們冒著同樣的危險,必須同舟共濟。這使艇員間有著真正的友誼和信任。”
潛艇史料
最早的潛艇是1622年荷蘭發明家德雷貝爾按照達.芬奇的設計在英國製成的。 這艘用木頭製成用油皮罩密封的潛艇,在泰晤士河水下4米深處從威斯敏斯特航行到了格林尼治。 第一艘用於戰爭的潛艇是美國發明家戴維.布什內爾在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製成的龜形潛艇,艇上裝有水雷和魚雷,雖然這艘潛艇多次企圖攻擊英國艦隊都沒有奏效,但它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水下攻擊。 1885年,西班牙海軍軍官、工程師伊薩克·佩拉爾提出了電動潛艇的設想。 1888年,可以施行魚雷攻擊的佩拉爾電動潛艇正式下水。
從那以來,潛艇的發展與軍事技術緊密相連。 1906年,德國的U-1潛艇服役,這種潛艇能夠下潛到30米深度,在海上持續航行18天。 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美國的“鸚鵡螺”號誕生,1958年,前蘇聯首艘核潛艇“共青團”號下水。 1960年,美國裝載有“北極星”戰略導彈的“北極星”級核潛艇首艦“喬治.華盛頓”號服役。 而“颱風”級核潛艇則代表著目前潛艇技術發展的頂峰。
“這艘戰艦並不是為了毀滅什麼而製造的,”博加喬夫艦長最後說,“而是為了防止世界上發生核戰爭。在目前情況下,我們的任務仍然十分重要。就我個人來說,我不喜歡打仗。我們的孩子也不喜歡戰爭。我們願意和所有的人和平相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