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它可以使孩子學到一定的知識 ,擴大視野。 但是電視看得大多並不好,因為電視節目是一種被動性質的娛樂,時間長了,反而會使思考力下降,而且,多少會變得單純、緊張。 有的專家認為,3歲的孩子看電視每天不能超過:1小時,看電視要固定一個節目,不要一會兒換一個頻道,看完一個節目以後應帶孩子到外面玩玩,使生活富於變化。
另外,看電視時應在離電視機2米遠的正面看,電視畫面的高度最好與孩子的眼睛高度一致,不可過高,以便讓孩子看得自然、舒服
目前分類:人類篇 (43)
- Mar 19 Mon 2018 11:40
為什麼要限制兒童看電視
- Mar 19 Mon 2018 11:39
人為什麼想不開
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 而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就是不肯退這一步,即人們通常指的想不開。 結果,往往貽誤了事態的好轉,甚至作繭自縛導致了一幕幕人間悲劇。
|
- Mar 19 Mon 2018 11:37
胖人為什麼更易飢餓
肥胖的人整天要吃,好像總也吃不飽。 為什麼肥胖的人群容易餓? 是真的沒吃飽嗎?
原來人的飢餓感和飽腹感是由人腦調節控制的。 在人的下丘腦中,有控制食慾的神經中樞,分為飽腹中樞和攝食中樞兩部分。 葡萄糖和游離脂肪酸是刺激這兩個中樞的物質。 當吃完飯後,血中的葡萄糖增多,飽腹中樞因受到刺激而興奮,人就產生炮腹感,不想再吃了。 當血中葡萄糖減少對,機體分解脂肪來供應能量,這樣血中的游離脂肪酸增多,刺激攝食中樞,於是產生飢餓感。
單純性肥胖症可由脂肪細胞數增多,脂肪細胞增大或細胞內脂肪含量增加而引起。 肥胖症多屬脂肪細胞數增多了,其細胞數可為正常兒童的3~4倍,同時脂肪細胞可有不同程度的肥大,細胞內脂肪含量亦增多。 肥胖者往往血漿中胰島素、脂肪酸、甘油三酯、氨基酸的濃度增高。
可能是因為肥胖者的組織對胰島素有抵抗性,導致高胰島素症,從而使肝內甘油三酯合成,使細胞數增多。 同時,血液中胰島素、甘油三酯和游離脂肪酸的增加,使援食中樞一直處於受刺激狀態,所以胖人總有飢餓感,導致飲食過度。 結果越吃越胖,越胖越吃,造成惡性循環。
- Mar 19 Mon 2018 11:35
人為什麼要經常眨眼?
眨眼是一種快速的閉眼動作,稱為瞬目反射。 通常分為兩種,一種為不自主的眨眼運動;另一種為反射性閉眼運動。 不自主的眨眼運動,除炎症及疼痛刺激外,通常沒有外界刺激因素,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 據統計,正常人平均每分鐘要眨眼十幾次,通常2~6秒就要眨眼一次,每次眨眼要用0.2~0.4秒鐘時間。 不自主眨眼動作實際上是一種保護性動作,它能使淚水均勻地分佈在角膜和結膜上,以保持角膜和結膜的濕潤,眨眼動作還可使視網膜和眼肌得到暫時休息。 這種不自主眨眼動作的起因,目前還不太清楚。 有人認為是人類高度進化的表現。 反射性閉眼運動是由於明確的外界原因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的。
一般有3種形式;
(1)由於突然灰沙進入眼睛就會迅速閉眼,並有眼淚流出,這是因為灰沙刺激角膜和結膜神經末梢,反射所引起的,叫角膜反射。
(2)如果強光照射眼睛,也會引起閉眼動作,這是由於強光刺激視網膜引起的,叫眩光反射。 眩光反射一旦消失,往往標誌著中腦損害。
(3)恫嚇反射,是指異物或一件東西突然朝眼睛襲來,使其大吃一驚,就會迅速閉眼並把頭躲開,這是一種保護性反射。
以上3種眨眼動作都是眼球的保護性運動,一旦這些反射消失了,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看看眼睛或大腦患了什麼毛病。另外,眨眼次數過多,佔的時間也相應增加,這對從事某些特殊專業的工種不利,不便於精力高度集中和適應快速變化的情況。 還有一種眨眼過多是習慣養成的,有的是由於眼肌或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 Mar 19 Mon 2018 11:34
人為什麼會打嗝
打嗝,又叫打呃或呃逆,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消化道受刺激的症狀。
人為什麼會打嗝呢? 原來在人體的胸腔與腹之間,有一層橫膈,也就是由肌肉組成的膈肌。 它不但起到分隔胸腔與腹腔的作用,還具有輔助呼吸的功能。 但當這塊膈肌產生不正常的強烈收縮時,就會造成空氣突然被吸進氣管,因為同時伴有聲帶的關閉,所以會發出一種呃聲。
那麼,膈肌為什麼會發生不正常的強烈收縮呢? 這要從兩根神經說起。 支配橫膈本身的是膈神經;支配胸腹部大部分內臟器官的是迷走神經。 如果有什麼不良刺激,例如進食太快,突然吃冰涼東西,迎風大口吸入涼風,吃東西太多太飽等,都可以刺激膈神經或迷走神經,結果通過一系列複雜的神經反射,引起膈肌不正常的強烈收縮,於是發生打嗝。
正常人發生打嗝大多是輕而短暫的,上腹部輕輕按摩,喝上一口溫熱茶水,用手摀一會兒鼻子和嘴,或者採用針刺療法,打嗝一般很快會停止。 個別頑固持久的打嗝,恐怕是由於疾病引起的,例如腦部疾病、腹腔內有感染等,則應請醫生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科學家研究認為,打嗝動作可能是一些既有肺又有腮的動物防止水進入肺的一種機制,是動物從水生到陸生進化過程的殘餘現象。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打嗝是人體用於吸氣的肌肉突然收縮導致的。 這些肌肉開始運動時,聲門關閉氣管,發出特殊的“嗝”聲。 超聲波掃描發現,未出生的胎兒在有呼吸運動之前就會打嗝。
法國科學家最近在英國《生物評論》雜誌上報告說,哺乳動物打嗝可能是某種原始反應的殘餘現象,通常在特定的大腦迴路被激活時產生。
人類的打嗝動作與蟾蜍等動物的腮流通過程有很多相似之處。 科學家們提出,打嗝可能是人類早期祖先的一種生理機能,而控制其中聲門和腮動作的腦迴路對產生其它一些複雜運動也有用。 所以經幾億年的進化之後,它並沒有被淘汰掉。
科學家們認為,胎兒打嗝很可能是哺乳動作的一種早期體現,就像幼兒學會走路之前先學會爬一樣。 嬰兒吮吸乳汁的動作與打嗝非常相像,在肌肉運動時聲門關閉,以防止乳汁進入肺部
- Mar 19 Mon 2018 11:33
人會什麼會出汗
人為什麼會出汗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可要確切地回答出來,這就是一門學問了。
其實呀,人和動物出汗就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蒸發的水分一樣,是一種生理現象。 在人的身上長有兩種汗腺:分佈在腋窩等處的大汗腺和遍布全身的小汗腺。 當氣溫或體溫升高時,人體通過這些汗腺蒸發出來的水分就是汗液。 人身上的小汗腺約有200--500萬個,平均一個指頭蛋那麼大的皮膚就有120個,前額、鼻尖等部位的汗腺達180個以上,所以這些部位出的汗也就比較多,有時還能形成汗珠兒。
汗液是無色透明的,其中水分佔99%以上。 一般情況下,汗液主要是通過小汗腺分泌的,並且參與分泌活動的汗腺不多,排出的汗液也少到不易被人覺察,這種現象叫做不顯性出汗。 一個人一天一夜所發生的不顯性出汗約為500—680毫升,而劇烈運動或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每小時可排汗1000--3000毫升,當然這種情況就是顯性出汗了。 由於人每天的不顯性出汗就有500毫升以上,如果活動量增加,排汗就更多。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每天喝水不少而排尿不多的主要原因。
由於驚嚇或者其他精神因素,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從而使額部、腋部、手掌、腳掌等處大量出汗。 吃辛辣、熱燙的食物會大汗淋漓,在醫學上叫味覺性出汗,這是因為口腔粘膜、舌頭等處的神經末梢和味覺器官受到刺激的緣故。
正常出汗,具有調節體溫、滋潤皮膚的作用。 出汗可以揮發人體內的熱量,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和各組織器官的正常活動。 在炎熱的夏天,大量出汗可以降低體溫,防止中暑,而冬天出汗較少,揮發的熱量也就少,可以防止因體溫降低而感到寒冷。 同時,汗液中的乳酸能夠軟化皮膚角質層、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某些皮膚疾病的發生。 由於出汗能排出部分尿素,所以對腎功能衰竭者還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但如果排汗過多,就要影響到體內的水分和鹽類的平衡。 我們看到運動員在比賽后,都要喝些淡鹽水或含鹽飲料,就是為了及時補充水分和鹽類。
- Mar 19 Mon 2018 11:30
為什麼少年長白髮
專家表示,“少白頭”的致病機理暫時還不很清楚,市面上的藥、生髮水都無法徹底根治“少白頭”,只能通過一些綜合性因素共同作用改善病情。
|
- Mar 19 Mon 2018 11:26
人為什麼會變老
嫦娥偷吃了仙丹登月,到秦始皇“怕老”命徐福至東瀛求取不老仙丹,“怕老”一直是人類難以逃避與克服的憂慮。 因為怕老,所以防老、抗老,也一直是人類有史以來一直追尋的目標。 以前的人由於根本不了解變老的原因以及造成老化的機理,所以儘管有再多的“長生不老仙丹”,均是不足信的。 幸運的是,生在20世紀的我們,終於對造成人類衰老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認識。
老化是人體“氧化”的過程
人為什麼會老?簡單的說,老化是人體“氧化”的過程。 什麼叫“氧化”,舉個容易懂的例子,就像鐵會生鏽,原本平滑堅固的鐵,在空氣中長時間與氧發生反應,便氧化形成生鏽的鐵。 氧化會破壞物體原本的結構而變質,氧化的反應,有很緩慢的,如人類的老化現象;也有很快速而激烈的,如物品著火燃燒,便是物質與氧產生激烈化學反應的另一種氧化現象。
氧不僅是人類每天必須呼吸的氣體,而且人體全身的每一個細胞時時刻刻都需要氧氣的存在才能存活。 那麼為什麼又說“老化”是一種氣化的反應呢?簡單來說,存在人體內的氧,其實可分為“好氧”和“壞氧”。 “好氧”即是一般所說的氧分子,它就是提供人體細胞及生理活動所需要的氧,在這種“好氧”分子的周圍所圍繞的是成雙成對的電子,好似萬事萬物多以成雙成對比較安定。 然而,由於外界因素如環境污染、輻射或外傷等因素,讓自然界及個人體內產生了所謂的“壞氧”。“壞氧”帶有一個或多個不成對電子,因此極為不安定。 不安定的壞氧還會與其它本來安定的原子或分子產生反應,結果讓許多本來處於安定狀態的化學結構也變得不安定了。 這就好像說缺錢的人偷了你的錢,於是你因缺錢再偷別人的錢,結果,被你偷了錢的人也一樣缺錢再去偷別人的錢,一團混亂的連鎖反應因而發生。 而這裡所比喻的“錢”就是“電子”,而缺錢的人便是“壞氧”及帶了一個或多個不成對電子的化學結構,也就是現代流行病學最流行的名詞“自由基”了。
然而,“壞氧”是不是真的很“壞”,如果以它足以在人體內消滅外來物或抵抗微生物侵害來看,有時它的產生也是有必要性的,這也是為什麼人在生病或外傷時體內自由基也會特別多的原因。
文明加速自由基產生
其實人體本身有能力去調整自由基的濃度,太高時,體內會自然地分解出如SOD(超氧化歧化物酶)等抗氧化物質來將它清除。 然而,隨著科技工業的日益發展,加上人類生活形態的調整,工廠、汽車排放許多廢氣,核能輻射、化學物質、藥物的服用,抽煙、喝酒、生活壓力過大等因素,使人體內接受到或自我產生的自由基濃度漸漸高於體內本身製造抗氧化物的能力。 本來,人體自然老化的時間應該是近百年,但由於自由基的大量產生,使得原本安定正常的細胞膜表面結構開始了不安定的連鎖反應,於是,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罹患率逐年上升,使得原本緩慢的氧化作用所產生的“老化”反應,似乎在文明環境的催化下,加快了許多。
抗老防衰的保健產品
抓住了人類“怕老”的心態,援引衰老理論為包裝,抗老防衰的保健產品正開始在市場上促銷,至於效果如何呢?恐怕只能用“有真有假”這四個字來形容了。
基本上,以簡單的原理來分,具有抗衰老功能的產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具有抗老、防老功能的抗氧化產品,如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麥苗精、葡萄籽萃取物、綠花椰菜汁、綠茶粉等;另一類則是針對老化所產生的機能性物質,補充人體需要而正在減緩或消失的物質,如膠原蛋白、胎盤素、去氫表雄酮(DHEA)等。
何時開始抗老措施
“老化”其實是一種歲月時間累積出來的結果,它不是病,只是生物與外在環境長期互相作用的結果。 那麼,什麼是防老抗衰的最佳時機呢?雖然中國俗語有“返老還童”的說法,但是這個夢想是從來不曾發生過。 一旦你已經變老
- Mar 19 Mon 2018 11:22
水果為什麼能解酒
飲酒過量常為醉酒,醉酒多有先兆,語言漸多,舌頭不靈,面頰發熱發麻,頭暈站立不穩……都是醉酒的先兆,這時需要解酒。
不少人知道,吃一些帶酸味的水果或飲服1--2兩乾淨的食醋可以解酒。 什麼道理呢?
這是因為,水果裡含有機酸,例如,蘋果裡含有蘋果酸,柑橘裡含有檸檬酸,葡萄裡含有酒石酸等,而酒裡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
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裡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儘管帶酸味的水果和食醋都能使過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緩解,但由於上述酯化反應雜體內進行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因此,防醉酒的最佳方法是不貪杯。
- Mar 16 Fri 2018 16:48
吃水果為什麼不能代替蔬菜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在吃正餐的時候不好好吃蔬菜,家長們就拿出水果讓他們吃,以為吃水果可以替代吃蔬菜。 其實,這是人們頭腦中的一個誤區,吃水果不能替代吃蔬菜。
這是由於水果和蔬菜所含的醣類及作用不一樣造成的。 水果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蔗糖、果糖、葡萄糖之類的單醣和雙醣。
當這些單醣和雙醣被吃進人體後,只需稍加消化或不需要消化,即可以被人體小腸吸收。 可見,水果的長處是能及時供應能量。 但是,如果吃的水果含糖量過多,會使血液中血糖訊速升高,不利於身體健康。
我們再來看看蔬菜。 大多數蔬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澱粉一類的多醣。 它們需要經過人體消化道內各種酶水解成單醣後,才能慢慢地被消化和吸收。 因此,蔬菜的長處是不會引起人體內血糖濃度的大幅度波動,並且,蔬菜所含的維生素C和礦物質一般都比水果多。
吃水果還有一定的講究,否則只會對人體有害。 如在空腹時吃西紅柿,會使人體胃內壓力升高,造成急性胃擴張,使人發生胃脹、胃痛等症狀
- Mar 16 Fri 2018 16:47
打哈欠會"傳染"嗎?
有三種理論認為打哈欠有感染力。 這三種理論是:生理理論,厭倦理論,進化理論。
生理理論認為,打哈欠是大腦意識到需要補充氧氣的一種反應。 打哈欠之所以有感染力,是因為在某個房間裡的每一個人很可能同時都覺得需要補充氧氣。 打哈欠可能還會受外界因素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如同看見別人吃飯會感到飢餓一樣。
厭倦理論依據的假設是:如果每個人都覺得某件事情令人感到厭倦,就會打哈欠。 但是這種理論無法解釋人為何在感到厭倦的時候打哈欠,除非人把打哈欠作為一種本能方式,用形體語言表達對某件事情不感興趣。
進化理論認為,人打哈欠是為了露出牙齒,這個行為是我們的原始祖先傳下來的。 打哈欠可能是向別人發出警告的一種行為。 鑑於人類的發展已經進入文明社會,用打哈欠的方式向別人發出警告已經過時了。
由於人們還沒有找到打哈欠為何具有感染力的確切原因,因此,這個問題至今仍然是個謎。
- Mar 16 Fri 2018 16:46
人為什麼感到鮮味
除了酸、甜、苦、咸這四種味道,我們還能感受到鮮味,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人類能夠享受鮮美味道的原因。
在亞洲,味精是很流行的調味品,它能增加食物的鮮味。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它是由日本科學家1908年在海帶中找到的。 谷氨酸鈉是一種氨基酸--谷氨酸的鈉鹽,氨基酸能夠組成蛋白質,而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氨基酸也被稱為蛋白質的“磚塊”,它們是人體必需的物質。
在最新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一個美國研究小組發表了他們對於人類感受氨基酸味道的研究成果。 他們發現,在人的味覺細胞表面存在著T1R1和T1R3兩種蛋白質。 作為氨基酸的受體,這兩種蛋白質共同作用可以使人感受到20種L氨基酸的味道,特別是谷氨酸的味道。
這兩種氨基酸受體不能使人敏銳地品嚐出D氨基酸的味道。 L氨基酸與D氨基酸互為對映體,它們的空間結構如同人的左手和右手。 而人體內的蛋白質都是由L氨基酸構成的,D氨基酸對人體沒有用處。
科學家認為,正是由於長期進化才使人類擁有了品嚐鮮味的能力,L氨基酸對人類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更是生存的必要,而D氨基酸不被人類的味覺“青睞”也是理所當然
- Mar 16 Fri 2018 16:44
為什麼頭髮會脫落
正常人體大約有10萬根左右的頭髮,每天脫落50-100根頭髮,這是屬於正常現象。 但如果超過100根,就是脫髮病。
導致脫髮的因素有許多,如遺傳因素,如果父母之中有禿髮者,則多數子女也可能發生禿髮;精神刺激,長期疲勞或工作壓力過重,精神受到強烈刺激,嚴重失眠會引起脫髮;飲食因素:嗜食煙、酒、咖啡者容易脫髮,因為酒內含有酒精,煙和咖啡含有尼古丁、咖啡因等麻醉成分,太多吸食使血管硬化,彈性減弱,影響血液循環,導致頭皮供血不良,造成脫髮。 其中一些病理性因素引起的脫髮最為常見,如急慢性傳染病、各種皮膚病、內分泌失調、理化因素、神經因素、營養因素等,均可造成脫髮。
在醫學上,根據脫髮患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暫時性脫髮和永久性脫髮兩大類。 暫時性脫髮是指因各種原因使毛囊血液供應減少,或者局部神經調節功能發生障礙,導致毛囊營養不良(但無毛囊結構破壞)而引起的脫髮。 經過對症治療,待毛囊營養改善後,新發又可再生,並有可能恢復原狀。 常見的暫時性脫髮有斑禿、全禿、脂溢性脫髮、病後脫髮、藥物脫髮等。
- Mar 16 Fri 2018 16:43
為什麼兒童不能喝酒
有些孩子想喝酒,有些大人逗孩子喝酒,這都是錯誤的。 兒童還處於長身體階段,身體的各個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特別是消化系統沒有發育成熟。 如果此時期喝酒就會傷害孩子的身體。
首先酒中的酒精的刺激性對肝、胃傷害最大。 兒童喝酒,會使肝功能受損,胃部消化不良。
第二、兒童喝酒還會降低自身的免疫力,使孩子容易感染感冒、肺炎等疾病。
第三、兒童喝酒會使兒童的智商下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或多或少地還影響到大腦的發育。
第四、兒童喝酒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殖系統。 男孩子喝酒,酒精會對發育期的睾丸有很大的損害,輕的使發育減緩,嚴重的會造成成年後的不育。 對女孩來說,酒精也會影響性腺的發育,使內分泌紊亂,到青春期到來時,容易出現月經不調、經期水腫、痛經、頭痛等現象。
- Mar 16 Fri 2018 16:34
新生兒乳房腫大為什麼不能擠
有一些男嬰或女嬰在生後可以出現乳房增大,特別是生後5一7天更加明顯,像蠶豆或核桃大小,甚至還發現乳頭周圍乳暈區發黑,如果擠乳房還可發現乳頭流出。 乳白色奶汁。 這都是非常常見的生理現象。 原因是由於母親懷孕時把自己體內的雌激素通過胎盤直接影響胎兒,而新生兒出生以後,母親的雌激素對胎兒的影響突然停止了有關係。 一般持續2一3周自然消退,不需要任何處理。
不少家長發現新生兒的乳房增大就擠,認為不擠的話就會很容易發炎引起化膿感染。 有些家長還迷信,說什麼女嬰生下來一定要擠乳房,並且要擠出奶水來,將來生兒育女餵奶時才有奶吃,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其實,有許多女同志在新生儿期未擠過乳房,當生兒育女時仍然有奶餵小兒,而有些人在新生兒時期雖擠過乳房,但是由於有一些病的緣故仍然沒有奶水可餵。
新生兒出生以後從宮內生活突然轉為外界複雜的環境生活,新生兒免疫球蛋白低下,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差以及其他免疫功能也不足,對細菌的防禦能力非常低。 在擠壓乳房時,往往可使細菌從乳頭擠壓破口進入體內,引起化膿性乳腺炎,使乳腺發生紅、腫、熱等炎症改變。 給新生兒造成了很大痛苦。 嚴重時還可以發展為敗血症。 因此,家長千萬不要擠壓增大的乳房
- Mar 16 Fri 2018 16:33
懷孕後為什麼要少吃米飯
您好! 請教以下幾個問題: 我懷孕21週左右,胃口挺好,每天晚上能吃下兩碗米飯,但我看書上說米飯要少吃,為什麼? 請問米飯有營養嗎? 我的胎動是一下一下的,聽說正常的是連續滾動。 21週左右的胎動為多少才正常,我感覺我的寶寶的胎動不是很強烈。 正常嗎? 自從懷孕後,就特別會放屁,為什麼?
1、懷孕後由於子宮的增大和內分泌的改變,孕婦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像你經常放屁就是這個原因。 因為米飯容易產酸,對孕婦的消化不利,所以不建議多吃。 當然如果你的消化很正常,喜歡多吃米飯也可以。
2、孕5個月胎動應大於3次/小時。 每個準媽媽對胎動的感覺是不同的,隨著孕月的增加,對胎動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如果你對胎動的次數數不清,建議你在產前檢查的時候向醫生請教。
- Mar 16 Fri 2018 16:32
為什麼會出現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腿痛為主要症狀。 腰痛和腿痛可同時發作,也可相繼出現。 疼痛部位自腰臀向大腿、小腿及足部放射,常因咳嗽、噴嚏、站立、行走、勞累、受涼等因素而加重。 可伴下肢冷涼、麻木、無力。 若馬尾神經受壓,還可出現二便障礙、性功能障礙及鞍區麻木。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關鍵是解除神經刺激或壓迫,消除神經炎症,促進神經修復和腰椎功能恢復。 治療方法有手術療法、非手術療法和介入療法。 哪種方法最好應因人而異、因病而異,不能用一種療法治療所有患者。 我院創立的三步八法個體化方案治療該病有很強的個體針對性。 通過復位、消炎、修復三步,選用傳統郭氏正骨、微機調控復位、中藥循經註射、辨證分期用藥、高效中藥滲透等八法中的2-3種治法,首先使突出物復位、還納、移位或萎縮,解除神經壓迫,之後消除神經炎症,促進神經修復,進而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 整個治療過程實行因人施法、因病施治的個體化方案,避免了盲目性和治療周折。
- Mar 16 Fri 2018 16:31
為什麼小孩不能吃補品補藥
中醫的“補”是針對“虛”而言的。 所謂“虛則補之”,就是說有“虛”的人才需要“補”。 小孩初生,各臟器的發育尚未成熟,功能也未臻完善,脾胃功能也薄弱。 但他們好比旭日初升,處在不斷地生長發育之中,生機蓬勃。 小孩的生長發育,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能人為地、隨意地加以改變。 身體健康的孩子說明臟器功能和生長發育正常,無需施補。 因為他們根本不存在“虛”。
然而,近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和優生優育的普及,家長們為了使獨苗苗聰穎強壯,不惜代價作健康投資。 什麼人參蜂乳、人參蜂皇漿、生物健、鹿尾巴精、人參茶等等,只要孩子願意喝,就保障供應。 盼兒女速成龍鳳的父母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從醫學的角度看,這是對孩子的摧殘。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古人云:“誤用致害,雖人參、甘草亦毒藥之類也。”
亂給孩子服補藥吃補品,其危害性很大。 常見有以下數種:
**(1)促使小孩假性性早熟。 經常給孩子服用補品補藥,即使孩子還是學齡學兒童,甚至是未滿周歲的嬰兒也可能會發生性早熟。 這種性早熟是父母催出來的,所以叫假性性早熟。 其特徵是男孩陰莖變粗,女孩乳房突然增大或陰道流出白帶樣的分泌物,長陰毛。 這完全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2)加重原有病症。 如果服用與自己體質相抵觸的補藥,不僅無益,還可加重病症。 如偏陽虛的人服用滋陰藥物,則陽虛更甚;偏陰虛的人服用壯陽藥,則陰更虛;腸胃常脹氣的人再服人參、黃芪等補氣藥,病症將更加重。
**(3)人參中毒。 未經醫生指導而濫服人參中毒者大有人在。 據專家研究分析,連續服人參1個月,每日3克,大多數人再現極度興奮、煩躁失眠、甚至精神錯亂或出現人格喪失。 有一小孩在服用1次人參精後,便出現血壓升高、煩躁不安等症狀。
**(4)出現消化道症狀。 小孩脾胃薄弱,在服用熟地、龜板、鱉甲、首烏後,常可致上腹脹悶、苔膩、食慾減退、腹瀉或便秘等。
**(5)過敏反應。 曾報導一小孩在服用鹿茸精後,出現呼吸困難,蕁麻疹等過敏反應。 其實,鹿身上的藥大都屬溫熱性壯陽藥,根本不適宜小兒服用。
**(6)內分泌失調。 經常亂服補藥,還會造成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出現性早熟、免疫力降低、智力下降。 (7)其它症狀。 擅自亂補,尤其是藥性偏溫熱的補藥,常可出現鼻衄、齒齦出血、口渴、便秘等。 由上可見,兒童是不能亂補的。 兒童即使“虛”也是脾虛,而成人和老人多為腎虛,所以小孩也不能服成人補藥。 阿膠雖然可用於5歲以上血虛兒童,但也只許配伍用而不能作單味服用。 看來,兒童進補,千萬要小心
- Mar 16 Fri 2018 16:28
拔牙後為什麼要即時鑲牙
許多人認為拔掉患牙後,只要傷口癒合,就萬事大吉。 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患牙拔掉以後,在牙列中間留下了空隙,如不及時填補上,那麼與被拔掉牙相對的。 牙齒會因缺乏拮抗力,就會明顯伸長,而且,空隙兩側的牙,也向空隙處傾斜。 必然造成牙齒間較大的縫隙。 這種縫隙易於嵌塞食物,時間長了就會出現牙周病或齲病。 在青少年時期拔恆牙又未及時鑲牙,可造成更多的牙齒移位,發生牙齒排列紊亂,引起終身的痛苦。 從理論上講,拔牙後,牙槽骨失去了生理性咀嚼功能的刺激,會逐漸萎縮,大約要2個月左右才達到穩定的程度。 一般認為,這個時候鑲牙最合適。 某些排列擁擠的牙,因為拔掉後沒有鑲牙的位置,則不需要鑲牙。 而“盡頭牙”也就是第三磨牙拔掉後也不需要再鑲。
- Mar 16 Fri 2018 16:28
拔牙後為什麼要即時鑲牙
許多人認為拔掉患牙後,只要傷口癒合,就萬事大吉。 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患牙拔掉以後,在牙列中間留下了空隙,如不及時填補上,那麼與被拔掉牙相對的。 牙齒會因缺乏拮抗力,就會明顯伸長,而且,空隙兩側的牙,也向空隙處傾斜。 必然造成牙齒間較大的縫隙。 這種縫隙易於嵌塞食物,時間長了就會出現牙周病或齲病。 在青少年時期拔恆牙又未及時鑲牙,可造成更多的牙齒移位,發生牙齒排列紊亂,引起終身的痛苦。 從理論上講,拔牙後,牙槽骨失去了生理性咀嚼功能的刺激,會逐漸萎縮,大約要2個月左右才達到穩定的程度。 一般認為,這個時候鑲牙最合適。 某些排列擁擠的牙,因為拔掉後沒有鑲牙的位置,則不需要鑲牙。 而“盡頭牙”也就是第三磨牙拔掉後也不需要再鑲。